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沁 《甘肃教育》2014,(4):90-90
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政治觉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思想品德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在此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民族。而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西方社会中一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有些人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初中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于初中生进行孝道教育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  相似文献   

4.
“应试教育”必须转向素质教育,这不是一个观点之争的问题,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是否负责的问题。各个学科都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如何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呢?也就是说小学自然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一、结合学科特点,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知识、能力、思想、身体、心理等全面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教育须先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以及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均离不开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包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渠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亲近阅读的社会,一个开拓、创新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国家。因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阅读力的过程就是民族文化得到传承,民族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30多年来坚持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着幼儿家长甚至家族的期盼.幼儿教育与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皆属于基础教育.它们尽管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它们的核心使命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都是为教育对象日后更好地学习进步、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打基础、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习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本文分析研究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取合适的途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老师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把子女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家长们应当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处理好同老师的关系。这对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好同老师的关系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忠志  卢专 《教师博览》2003,(10):15-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离开了他们,何谈孩子的健康成长?何谈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教师群体的健康观念与现状,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无疑会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近年来在探索前行和社会变革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人民选择了自己的先锋队、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繁荣和富强。正处在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祖国人民一道为开创民族复兴新的里程碑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14.
吕丽妮 《小读者》2012,(12):3-3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忙碌的家长们,你们有否想过,自己是否真的是一名合格的家长?教育四问,帮助您检验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家长?一问:孩子不想上学,作为家长能否理解并给予耐心开导和应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知识进步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国家强。民族的前途高于一切,教师承载着民族向前发展的希望,教师必须放眼世界,志存高远,追求向上,希望广大教师们积极坚守好自己的教育岗位,即使条件艰苦些,但这是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作出自己的牺牲值了!为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努力争做一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教师为什么不可以呢?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靠教育,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长远发展的谋略眼光。  相似文献   

16.
王琼 《华章》2010,(17)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如何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培养社会中的有用之才,教育是重中之重,因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教育者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位家长的重大任务.因此,如何家园同步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呢?它有哪些秘诀?我结合曾经研读了一些成功家长的教子方法和秘诀,从几方面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掌握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信息闭塞、条件窘困的农村民族小学,英语,作为外来语种,它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家长因不懂英语而无法辅导等众多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农村民族小学的英语课堂效率呢?本人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全球化问题,抓住一切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运用社会主义的优势及其合理的发展思想,将会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最终会影响到各个民族道德的发展,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借鉴并吸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抓住机遇发展本民族本国家的道德,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道德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树立全球意识、民族意识、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繁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现。文化是民族的载体,是社会的缩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标志。小学阶段的教育启蒙,是个人生命的奠基。加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健康?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灵、智能、人际关系、性格和品格的发展,面对挫折的能力,还有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作为一位养育3个在美国出生和在国内公立学校就读过的男孩子们的妈妈,一个多年来在美国和中国面试过大量申请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学生的面试官,我认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因素是超越文化差异的、中西共通的,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眼光才能达到这些目标。首先,家长需要给孩子的身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要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