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向读者描绘了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我心中理想的学校"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心中理想的学生"等。在这里,笔者愿意套用他的句式,谈一谈"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一位哲人说,若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做出的合乎人性的触动。师生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贺贺是一个很瘦弱的小男孩,平日不愿意说话,由于抽动症的治疗耽误了正常上学,刚转入我班时学习有些吃力。"这孩子,让我跟他爸爸心疼。"记得孩子妈妈与我第一次见面时说过。我发现这孩子挺听话的,愿意劳动,愿意帮助老师和同学。一天中午,同学们到操场活动了,我见贺贺磨磨蹭蹭的,好像有事要跟我说。我故作轻松地问:"贺贺,怎么不出去玩呀?""老师,我……"我没有追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给我留言:"王老师,我最近结识了很多老师,并和他们聊到了关于教育的话题。我发现,他们更愿意表达一种对教育的无奈——体制怎么不合理,评价怎么不公平,学生怎么不爱学习,社会对教育怎么苛刻……然后,就是无休止地发牢骚,似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与自己无关,都是体制的问题。"写这段文字的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即将加入教育战线的准教师。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他  相似文献   

4.
10年前,当加里担任孟农加希拉小学校长时,他希望在学校东边的丛林中辟出一条"自然教育径"。"现在的孩子们深陷于结构化的活动之中,丧失了亲历大自然进行学习的机会。"他不无感叹地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经历我小时候所经历的一切——哪个孩子愿意成天被关在枯燥的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5.
那天上午,孩子们上完课间操,大都陆陆续续进了教室。我正准备讲课,小锋捂着鼻子在教室外面喊"报告"。因为正要上课,我便没有多问,就让他上位儿了。小锋在班上显得有些孤单。老师眼里他"不讨人喜欢",同学中也没人愿意跟他玩。可他却不管这些,总是有事没事地缠着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孩子们也就渐渐讨厌起这个"小尾巴"来。渐渐地,小锋发现班上没人愿意和他玩,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外班,甚至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好  相似文献   

6.
杨潇 《教学与管理》2012,(15):17-18
一、墨学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的对象墨学不仅愿意教育王侯将相,而且还把匹夫庶民当作教育对象,他提倡教育面前应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孔子则一直主张有教无类的原则,然而他收弟子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相较而言,和儒家的"有教无类"相比墨家学说更胜一筹,墨学中"农与工肆之人同举"体现了其对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并  相似文献   

7.
李海波 《辽宁教育》2012,(24):64-68
基础教育就是良好、持久的养成教育。实小办学理念,浓缩为一句话,即"涵养良好习惯,享受幸福成长"。未来教育最大的难题是德育。实小经历了"教书育人"与"育人教书"的自我体悟后,高度认同:学科骨干首先是育人高手。实小特色养成教育"独特"在哪里?先解决动机和情绪。更为精准的描述是:边解决"我愿意",边解决"有点难,但我快乐地坚持做着"。教育的秘诀在于激活和唤醒。人是很难被改变的,除非他愿意。小学德育只有真正作用到心底,触动到心灵,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力量,涵养、内化出良好的习惯。接近理想的德育境界是,顺应天性,涵养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8.
我倾听儿子的种种梦想和童话,是因为我喜爱他,我愿意分享他的快乐和欣喜;我倾听他的梦想、狂想,是因为我相信梦想的力量,我愿意我的孩子是个有梦想的人。  相似文献   

9.
昨天有一位同学对我说,他虽是终身要办乡村教育,但若是有机会,他很愿意干一度政客生活,以谋乡村教育之发展,如做县知事一类之职务。我说":我愿你做政治家,不愿你做政客。"其实他的本意是愿做政治家,不是愿意做政客的,因此我们就把政治家和政客的分别详细地讨论了一番。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拿它来和大家谈谈。政治家的存心只是一个诚字,一伪就变为政客了。  相似文献   

10.
余家菊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众所周知,他是国家主义的先驱人物,但是关于他首倡"乡村教育"一语,是乡村教育的领军者却不为众人所熟识.余氏认为"乡村教育已经破了产"、"乡村教育事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干",为此指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三个实施方向——向师范学校运动、向乡村学校运动、向乡村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在思考: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读罢茅正东老师《心平气和当老师》一书,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其实,我真不愿意教育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们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当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12.
张月芳 《考试周刊》2014,(92):168-168
<正>"爱满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是我开展教育工作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从教九年来,我接触过许多特别难教育的孩子,而岩是这些学生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刚接触他时我满怀信心,坚信爱的教育可以感化他,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想说爱他不容易,可是我仍然坚持,用爱的"三部曲"成功改变了他,最终他面貌一新。岩,一个9岁的男孩,讲话时有点结巴,是外地来苏务工  相似文献   

13.
<正>我终于懂得了,教育是一种讲究良心、不容亵渎的职业。学年终,学校分配给行政组一个县级师德标兵的名额,我首推德育处干事L老师。L老师年逾50,长年默默从事行政事务。我与他同处一室5年,几次推荐他参评优秀,均被其拒绝。但这回,我是铁了心。因为今年德育处接受的上级检查特别多,他非常辛苦;也因为我即将告别行政职务,想利用"最后的权力"了却一桩心愿。他似乎有所预感,特意打来电话,申明不愿意被推荐,希望将名额让给其他人。我假装答应,待到集体研究时,"违心"地推荐了他。木已成舟,L老师只好填写表格。我看他在"个人表现"一栏里写的尽是德育处集体如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儿子患上了一种成长顽疾——喜欢和人"较劲"。可悲的是,较劲的对象主要就是我——一个专门搞教育的研究者。我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我要他学习,他偏要去玩;我要他吃饭,他偏要玩手机……有时担心自己会失去耐性,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件。面对在"甜水"中"泡"大的孩子,家长有啥办法呢?虽然自己是一名专业的教育研究者,到头来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满脑子的新教育理念又有何用?甚至还不如教育学的门外汉——我的妻子呢!看来,我得认真反思一下自  相似文献   

15.
脑中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教育名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名家,这么多年我记得的一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17岁投身教育工作,活了52岁,做了27年的校长,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记得这个人就够我享用一辈子了,学习他的什么呢?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大爱情怀,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关注那些善于学习、躬身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校长需要向众多教育名家学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6.
认识阿莫纳什维利是从他的这么一句话开始的——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他几乎是如此迅疾,如此不容置疑地把我带到教育教学真实的体验与幸福之中。让我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的探索,品味着他创造的课堂的神韵,体悟着他顽皮的、充满灵性的教育教学旨趣。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别为了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18.
<正>小泽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开学报名那天,他迟到了45分钟,进教室也不喊报告,直接冲进来,嘴里不停地说着:"我的座位呢?我的座位在哪儿呀?"军训第一天,他不愿意下楼。我劝说了几次,他便扭着头,斜着眼对我说:"我脚痛,走不动。"就这样,他第一天没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训练。军训第二天上午,我外出开会,把班级的事情托付给了一位同事。会议刚开始,同事的电话就来了,说小泽和教官打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梁卫星 《江苏教育》2014,(13):77-79
<正>在该书《死亡教育问答录》里,作者有这样一段话:我只是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性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都不是我的专业擅长。只是因目前此类教育的严重缺失而生的强烈焦灼感,使得我的课屡屡从语文越界,选择了似乎不属于语言文学的话题,意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研讨与建设。让我会心一笑的,是"越界"这一词语。事实上,在这本书里,作者再三提到了"越界"。起初,他从语文越界;继而,他从课堂越界;而后,他从学校越界……他越界得太远,我甚至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这个词语仿佛一卷胶带,光荣地记录着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得说,  相似文献   

20.
佛性童心     
<正>很喜欢龙应台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我想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中的艺术——等待。等待——让教育精彩语文是一门需要涵养的学科,涵养足了,就有了学养,有了学养就有了修养,有了修养就有了素质这个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