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启蒙先生     
庄上有一座老宅,高墙大院,青砖黛瓦,原本是周姓地主的居所。地主被打倒后,搬到一间茅草屋里安身立命,这座房子后来便成了一所简易的小学。几十个农家子弟,背着书包,朝进暮出,地主家里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变成了清脆朗朗的读书声。  相似文献   

2.
古宅·奇航     
城郊,路家祖宅十月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味道。郊外一幢闲置许久的老宅重新亮起了灯光。老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几十间首尾相连的房子组成一座庞大的院落,夜色中,静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  相似文献   

4.
<正>枫叶染霜,佳木泛黄,又到了金秋时节。萧瑟的风儿挟着一抹感时的惆怅,将我的思绪染上说不出的悲伤,或许秋天本就是忧愁的代名词吧。"回不回老宅摘柿子?已经很久没去过了吧?"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一旁,温柔地询问我,我有些迟疑,推脱的理由在父亲期冀的目光里终是出不了口,老宅有什么好回的?虽作此想,但还是答应了父亲。老宅已经从我的记忆中消了色。再次踏上被葱郁小草覆住的小道,竟有些恍惚。路旁的树木依旧笔挺,树冠一如当年  相似文献   

5.
古城韵     
暮色四合,我倚在二楼木质的栏杆上,心想这次丽江古城之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因为各种缘故,我只能停留在这座古城的开端,浏览到它的区区一角,却不能深入它的内里,少了一些深邃意境。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连绵的雨丝缠绕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我只得在古城里的百年老宅“李家大院”的二楼上,俯瞰近在咫尺的一派灯火通明而空叹望。雨帘随夏目...  相似文献   

6.
银杏风姿     
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无意间想起了宅院四周那排银杏树。那排伴随我五个多年头的银杏树,几年不见不知现在长成什么样了?银杏呀,你是否风采依旧?快到老家时,远远地就能看到老宅被一片绿荫所掩映。哦,正是那排银杏树,依旧是那样  相似文献   

7.
言论     
<正>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曹禺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  相似文献   

8.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朱德出生的时候,祖孙三代十几口人居住在地主丁邱川废弃的一座存仓房里。  相似文献   

9.
爱上一座城     
<正>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中写道:"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旧时,当一个孩子出生,家里人会给他排八字,算命先生就会告知这孩  相似文献   

10.
老宅:你好吗?还记得我吗?我是曾住在三单元四楼的那个爱笑爱跳的小丫头啊。我11岁的时候离开与我共伴多年的你,到现在已经8个年头啦!你不记得我了吗?是呀,也许你实在太老了,听妈妈说你都60多岁了。不过,没关  相似文献   

11.
无锡,是学贯中西的当代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故里。马头墙高耸在晴空下,黑瓦粉壁,白成韵味。江南旧时的民宅、虽是平房、也别有情致和气势。这座钱氏老宅,墙基处一块条石上镌着“钱绳武堂”字样,即取《左传》“与我同物”之义,所谓绳其祖武也。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就是清末一位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2.
一栋两层的楼房,被认为“最能代表余氏家族荣耀”,2008年9月,著名学者余秋雨位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余秋雨先生在其《老屋窗口)一文中回忆,这座老宅是他的祖父或者曾祖父时盖的,后几易莫主,最后由余秋雨重新买下并转赠当地政府,此后,桥头镇文化站便承担起保护老宅的责任。据该镇文化站站长透露,在还未搬到上海前,余秋雨一家就住在这栋两层的楼房里,其中楼下前间是余妈妈带他看书的地方,楼上是余秋雨父母卧室,还有余秋雨书房。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新教师,去年才从学校毕业出来。毕业后,我带着党的嘱托与希望,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生活。美满的现实生活,激励着我,感召着我,使我感到兴奋愉快;同时,也使我回想起以往一段痛苦的生活历程:解放前,我的祖父给地主当了大半辈子长工。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地主的残酷  相似文献   

14.
母爱不止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让我们一起为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吧!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地主在临死前叫来了所有欠他钱的人,问他们如何偿还这笔账。一个人对他说:"我下辈子变头牛,为你耕地还账。"老地主点点头,撕了他的欠条。有一个人说:"我下辈子变只老母鸡,天天为你下蛋还账。"老地主也撕了他的欠条。有一个人说:"我下辈子变成地主的爹。"众人诧异了,吃惊地看着那人。那人不紧不慢地接着说:"只有父母与儿女的账才是一生一世还不清的啊!"老地主会意地点点头,微笑着撕了他的欠条。那天当我看完这个小故  相似文献   

15.
家乡的小河     
<正>我的家乡江都在京杭大运河的下游,属于苏北水乡,河网密布。我家老宅北面和西面有一条联着古运河的小河。它没有什么名气,就像河边的野草,没人太在意它的存在,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却无从知晓它的名字。人们常说,隔河千里远。老宅所处的地形在当地就叫"河套子",非常安全,什么逃荒要饭的绝不会走到此地来,否则,就钻进了死胡同,再也出不去了。就这样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在我的内心却有着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經济危机的特点我國封建社会的經济危机是我國封建生產关系在运动發展过程中的必然產物,所以在討論这一問題时,必須首先对我國封建社会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所認識。我國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篇文章中,我將在这一論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經济規律的特点及有关諸問题。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給与地主階級及地主政权以一定的打击,广大的農民往往在推翻旧王朝以后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土地可以買賣,这与欧洲的世襲領地制是迴然不同的。恩格斯會經指出:‘对于一切以商  相似文献   

17.
暮色茫茫     
一觉醒采,我伸了个懒腰,低头看了看手表:4:30。依依不舍地向老宅、向姥姥告别,走在冰冷的大块石板铺成的小道上,打开MP3。悠然的歌声飘然而出:“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日的午后/姥姥的歌安慰我……”我骑着自行车,两旁满是梧桐树的街道映衬着暮色。街头点点灯光,放射出幽黄的光,燃烧的霞色熄灭了。黄昏有着一份残缺的美丽,正如老宅有了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岁月痕迹,才有了如今日积月累的悠久韵味。  相似文献   

18.
山的气质     
2007年10月某日,我受邀到山观实验小学讲课。这是我第一次到山观实小。路上,我在想:怎么会叫"山观"实验小学呢?是不是学校附近有山呢?到了学校,我才惊讶地知道:山观实验小学,不是靠着一座山,而是靠着很多座山——江阴的10座名山,有5座在山观镇。让我更为惊讶的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极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晚年患有高血压,我陪她去宁波乡下静养,住在被舅舅称作“老宅岸”的楼房里。这是抗战前夕,我外公在上海开“海味行”期间在老家宁波盖的,盖得颇为讲究,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母亲少女时代在此楼房里住了好几年,后随我外公迁居上海霞飞坊。没想到,这老宅在70多年后被毫无绘画基础的老母亲画到了纸上。  相似文献   

20.
有两个关于聪明人的故事。故事一:地主“命令”长工去给他买酒,长工问: “钱呢?”地主回答: “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没钱买到酒才算本事呢!”长工听了,知道地主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点了点头去了。半小时后,他将一个空酒瓶交给地主,地主看了看空酒瓶,问: “酒呢?”他回答: “有酒喝出酒算什么本事,从没有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