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国50多年来,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改革,基础教育学制改革也不例外。每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总的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存在严重问题。本文将试对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做一简单回顾与剖析,以期对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二年。此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联合发文重申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职学制改革的决心,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行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各高职院校的反应当然是坚决拥护。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时学校的生存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制改革是由于决策英明、不容置疑,而深得人心呢?还是因为这是教育部下达的指示。各高职院校有言不敢发,有苦说不出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事件的过程是“教育部下决心在前。学校拥护在后”,其操作程序本身就有问题,这种做法缺乏民主性。因此学校的反应未必是他们的真实心声。对高职学制的改革,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职教发展的特点与改革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是日本实施“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深受美国影响建立起来的学制“在教育领域已经看到制度性疲劳,有必要进行为打破固定化教育模式的教育改革。”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赶超欧美先进国家作为基本目标的所谓赶超型现代化时代已告结束,出现重新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这时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近代教育制度终于开始在中国确立并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香港教育改革咨询已进入最后阶段。一枫在忡国教育报处对此作了报道c目前,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就教改方案推出第三也是最后阶段的公众咨询文件。文件以哈造空间,追求卓越’为口号,针对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提出全盘的改革方案,改革重点包括实行“三改四”的学士学位课程修读期、实施三年高中学制、减少公开试关卡及“就近入学”的小学一年级人学原则等。咨询文件就改革学制架构、课程、评核以及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提出具体方案及优先次序。咨询文件的重点建议内容包括:幼儿教育部分教师任职资格提高至会考5科及格及曾接受教…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教育改革。根据对国际高职教育推行二年学制的动因和背景的考察研究,加上对我国国情的认真分析,在高职教育中推行“三改二”学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三改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实业教育的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中国的教育适应政体递嬗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向近代化进一步迈进。1月9日,新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取代学部正式成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被任命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领导下,教育部进行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教育改革。就实业教育而言,不仅将“实利主义教育”列为教育宗旨的重要方面,强调“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在普通教育中引进有关实业教育的内容,而且在新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中对实业教育进行了诸多改革,大大加…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在教育战线上炮制“两个估计”,推行一条极左路线,疯狂破坏我国教育事业。他们歪曲事实,颠倒历史,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黑线专政”,污蔑五十年代的教育是什么“全盘苏化”,“封、资、修的混合体”,完全否定十七年教育的巨大成就。“四人帮”强加在教育战线上的种种罪名,已被一一推倒,可是,他们给教育阵地所造成的混乱,迄今还使一些人分辨不清,心有余悸。比如,有人仍然认为我们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就是“全盘苏化”,“全盘修化”;也有人耽心,肯定当时学习苏联教育的成果,会与今天苏联修正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知识教育与现代学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现代学制给予知识教育以“制约性”支持,知识教育给予现代学制以“维持性”支持。厘清知识教育与现代学制的关系可以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 5 0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走过了曲折的前进历程。回顾历史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建国后至“文革”前夕阶段 ,即通常所说的“十七年” ,它主要体现为最初的全面“苏化”和逐步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的“高教六十条”。第二个时期 ,即“文革”十年对教育的大破坏和全盘否定阶段。这期间 ,把前十七年的教育一概视为“黑线”统治 ,提出了“教育革命”、“砸烂黑线统治”的口号。其后果 ,一方面把比较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和教学体制统统当做“封、资、修”的东西一古脑儿否定掉 ;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制度是教育思想、理论的物化形式,是连接观念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的中介和桥梁,是一定时期教育改革成果的主要载体。历史上每一次大创教育改革运动都会导致学制改革,而每一次教育改革运动的成效及其失误同样也会反映在由其催生的新学制中。因此,学制改革在整个教育变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近代三部学制的演变,除受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制约外(即都是对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作出的应答,一部有一定进步性的学制,也总是不可避免地力求符合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还需处理学习、借鉴世界各教育先进国的…  相似文献   

12.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备受关注的香港教育改革咨询已进入最后阶段。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近日就教改方案推出最后阶段的公众咨询文件。文件以“创造空间,追求卓越”为口号,针对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提出全盘的改革方案,改革重点包括“三改四”的学士位课程修读期、实施三年高中学制、减少公开试关卡及“就近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入学原则等。咨询文件就改革学制架构、课程、评核,以及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提出具体方案及优先次序。公众咨询在今年7月31日结束,教统会今年内完成整项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香港教育改革咨询已进入最后阶段。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近日就教改方案推出最后阶段的公众咨询文件。文件以“创造空间,追求卓越”为口号,针对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提出全盘的改革方案,改革重点包括“三改四”的学士位课程修读期、实施三年高中学制、减少公开试关卡及“就近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入学原则等。咨询文件就改革学制架构、课程、评核,以及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提出具体方案及优先次序。公众咨询在今年7月31日结束,教统会今年内完成整项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中国的古代数学散发着灿烂的光辉,隋唐时期也曾有过“算学博士”制度的辉煌。但是,这一切在近代基本上被抛弃了。到了20世纪,中国的数学教育,完全重起炉灶,全盘照搬国外。数学课程、教材、教法,先学日本,继学欧美,再学苏联,现在则崇尚欧美的后现代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应试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大幅度调整原先的教育内容.即课程的改革:其次.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采用创新式教育方法。进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方式的改革;最后教育改革还要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出来。因为不当的评价方式会将教育改革引向歧途。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最后一步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本人认为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于试验性阶段.慎重走好第一步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改革的三步曲。步步都应把握“因材施教”的规律。决不能采用“一刀切”或“大锅饭”的做法.要根据中国素质教育的客观条件及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动向(续)●杨金土三、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今后五年,台湾技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学制弹性化、入学方式多元化、课程多样化,并与终身教育、职业证照制度相互配合”的技术及职业教育体系。(一)将“延教班”正规化。...  相似文献   

18.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资”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日本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一场改革。虽然说难免有封建性和抄袭的痕迹,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确实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来,我们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以后,为办“新学”,我们时而学东洋,时而学西洋:解放后.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又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那么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教育体制?可以说,自废除了科举制以后,我们根本就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从历史上说,西汉时期形成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形成的“科举制”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这些体制在其初期.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发展,都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到后来都被推向极端.  相似文献   

20.
1984年,烟台市被确定为教育改革实验区,1990年,又被确定为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一10多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坚持教育为本,优先发展,三教统筹,经科教结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本市现代化建设服务。总结10几年的历程,我们主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以“五·四”学制为突破口,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一是推行“五·四”学制。学制是教育基本制度之一。在一个地级市全面推行“五·四”学制,是烟台教改实验区承担的一项重要实验课题。从1984年起,我们经过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