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挡土墙地震土压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以Kotter方程为基础,假定挡土墙破坏面为平面,求出了挡土墙在地震影响下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作用点。分析了被动状态下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及墙体摩擦角对挡土墙土压力作用点的影响,并和以前的不同方法计算的l值以及试验得到的l值进行了比较,该法所得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最接近,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在墙后填土异形时,土压力计算复杂。根据相似原理,自主设计制作土压力试验箱,为研究挡土墙墙背垂直、填土面各种倾角时土压力大小及沿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提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提出对长春市城郊低层高密度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挡土墙进行设计。首先,将新型绿化挡土墙的基础构造、受力荷载等方面与传统挡土墙实行比较分析,利用新型计算模式,设定不考虑地表均布荷载的条件下,根据填土重量生成恒载土压力,运用库伦主动土压力进行计算并引入增大系数,使土压力分布形成折线型。其次,以长春市某建筑工程的挡土墙为现场实验,对加筋挡土墙进行受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绿化挡土墙在施工及完工后,墙内拉筋受力范围小于总断裂拉力,拉筋受外力时呈线性变化,土压力呈现近似抛物型变化,证明了新型挡土墙计算模型设计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正交试验的方法排列出挡土墙墙背填土参数变化水平,计算参数变化时衡重式挡土墙的抗滑稳定系数和倾覆稳定系数。分别给一个权值计算总分,以总分作为挡土墙的稳定性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分别得出填土参数时对挡土墙稳定性的影响大小及影响程度。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在挡土墙设计施工中选择填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挡土墙在我国公路工程交通事业的应用发展迅速。由于地震对挡土墙产生的巨大位移,也会对邻近的建筑物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抗震设计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冲和减少挡土墙背的水平总土压力,控制挡土墙的变形和位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旅  唐明荣  陶二永 《科技风》2011,(12):154-155
在地基强度理论基础上,提出计算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另一种方法。并通过分析改进的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对支护结构内力差异,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基坑支护土压力计算中提供了新得一种计算方法,对以后基坑支护设计工程土压力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陈希哲和叶菁编著的《土力学地基基础》(第5版)教材,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库伦土压力计算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教材在计算虚构填土的高度时存在问题,并分两种情况对教材存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1)保留原图,把虚构填土高度修改为q/γcosβ;(2)修改教材中的计算图,把垂直填土表面的均布荷载改为竖向均布荷载。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推导过程提出了优化建议,给出了推导虚构挡土墙高度更为简明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层堆积层滑坡在我国各类地质滑坡灾害中所占比例较高,研究该层滑坡加固技术对防灾存在重要实际意义。文中提出对堆积层滑坡采用桩-拱抗滑支护体系进行加固,分析该支护体系稳定性。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土体受压变形,形成抗滑桩间土拱效应,通过分析其形成机理可知桩利用抗剪强度及土体间应力分布抵抗滑坡推力,并研究拱脚、拱轴线等与土拱效应关系,以三铰拱原理为基础,运用合理拱轴线方程描述桩-拱抗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过程。根据相似理论制备微型桩加固滑坡模型,分别在滑坡面微型桩前方深度不同位置布置土压力盒,获得滑坡形成过程中土压力值变化结果,并对土拱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降雨时期土拱效应程度弱;土层加深,桩前土拱压力增加;桩间距变大,则桩前土拱效应减小,且桩间最佳距离为8 d。  相似文献   

9.
加筋土新技术在我国问世以来,由于土筋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结构轻便、适应性好、节约用地、造价低、施工简便,同时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也逐渐地从实践到理论也已趋于成熟,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土木工程中。随着挡土墙墙高的增加,如何减小土压力且能做到便于施工和维修,就成为高的加筋土挡土墙发展的关键问题。减小土压力有许多种方法和措施,本文介绍挡土墙中部设错台,是减小挡土墙土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取1m挡土墙作为计算长度,应用总体平衡法破裂楔体下滑的水平分力公式P=r·分别对设错台与不设错台的楔体滑动的水平分力P计算,通过数例计…  相似文献   

10.
非饴和土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分析国内外非饱和土研究趋势的前提下,分析了非饱和土的Fred-lund的强度理论.运用该理论和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探讨了非饱和土的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理论公式,并绘出了主、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朗肯土压力理论,通过对最小倾覆力矩和最小土压力的求解,得出了挡土墙卸荷台的合理位置:在距填土表面的垂直距离为墙高的1/3~1/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档土墙上的土压力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经典的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因其计算简单和力学概念明确,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以来挡土墙的研究对象-般是针对墙背为直线的挡土墙,而对于阶梯式的挡土墙,特剐是对于平面内非直线的阶梯状拱形挡土墙的土压力分布特征少有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布置方式对双排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平行布置与梅花型布置方式下双排抗滑桩的土拱效应进行了考察.对比计算表明,前排、后排抗滑桩均能产生土拱效应.平行布置情况下,后排桩桩间土体的土拱效应不显著;而梅花型布置方式有利于前排桩与后排桩共同产生土拱效应,其作用效果优于平行布置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排与后排桩所承担的荷载比例不同,因此,在抗滑桩的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各排抗滑桩的荷载设计相应强度,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挡土墙是水利、道路、矿山等建筑工程中必不可缺的挡土建筑物。其特点是工程量大、消耗原材料多、造价高。长期以采,挡土墙建造始终固守着利用水平支顶式墙体结构阻挡土体下滑的朴素挡土思想;把侧向压力作为主要荷载进行结构计算和稳定计算;当出现墙体较高的情况,需要支撑断面过大,造成工程占地  相似文献   

16.
江福河 《科技风》2011,(17):152
运用力的平衡方程,考虑墙与土体接触面上的粘聚力及土体粘聚力,假设土体为刚体,滑裂面为直线且与水平方向成某个角度的条件下,得到墙前有限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origin软件试算得到滑裂角,从而确定有限被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理论推导考虑了很多假定:对于土体一般滑移面为圆弧面,岩体为直线;当岩土体中存在结构面时,将沿着结构面滑动。因此,采用有限元法对边坡临界高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不变时,坡角和临界高度曲线基本满足指数衰减公式;内摩擦角不变时,随着粘聚力的减小,临界高度衰减的速度逐渐减小;粘聚力不变时,内摩擦角越大,坡角对临界高度的影响程度越敏感。研究结果对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侧向土压力的分析与计算是基坑开挖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土压力又受挡土墙变位方式,土体应力历史,地下水渗流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典土力学考虑这些因素时存在缺陷,而一般的室内模拟试验也往往不能反应实际工程情况。则主要从基坑开挖中的土体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分析入手,考虑其对侧向土压力的影响关系,并结合模拟基坑开挖实际受力状态的三轴试验,对考虑应力路径的土压力试验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填土处理方法.但是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性质使土工格栅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老化和蠕变的耦合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地基承载性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五组平板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砂土地基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高于纯砂地基,考虑老化蠕变耦合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低于仅受老化作用的加筋地基承载力.随着蠕变应力水平的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越明显,且相同荷载下荷载板中心位置处地基中的土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20.
吕文华 《科技风》2023,(25):96-98
为了明晰膨胀土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因素的表征参数并对其敏感性做出界定,本文选取单一层级破坏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确定影响因素的表征参数。进一步地,依据稳定性系数的变化率完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后缘张拉裂隙的积水高度、滑动面长度、竖向张开裂隙长度、边坡外沿面与滑动面的夹角、膨胀土的饱和重度、边坡高度、滑动面的黏聚力、滑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及滑动面的内摩擦角是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表征参数,而大气降雨和裂隙的影响更为明显,滑动面内摩擦角影响最小。研究成果可为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