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面来风     
《教育》2007,(1)
哈尔滨:建师德档案作提薪依据从今年开始,哈尔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表现都将被记入“师德档案”,成为其职务评聘、提薪提职的重要依据,师德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被“一票否决”。这是哈尔滨市教育局将师德建设纳入制度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师德档案是专门记载教师师德表现的资料,包括师德成绩记载,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情况记载,学生、家长、社会  相似文献   

2.
师德建设的现代性不仅是师德教育问题,而且与市场经济、学校教师管理模式、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及整体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普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造成了众多弊端,表现出教师不应有的"消极被动性",这与以爱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师德涵义渐行渐远。加强现代师德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发蕴藏在广大教师身上的道德主体意识,即一种体现爱和创造性的师德智慧。  相似文献   

3.
师德修养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为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教师幸福是师德修养的目标追求。当前,师德修养遇到困境,教师幸福受到威胁,具体表现为"俗福"与"雅福"的冲突、"社会代言人"与"自我代言人"的矛盾、"师德教育"与"师德修养"的混淆。我们有必要提出坚持"德福"的价值导航、确立合理的师德目标和修养重点、强调实践中教师品行的自我砺练是走向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分析了教师自身存在的有关理想与现实、投入与产出、公平与效率、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等矛盾和困惑,提出师德建设的“四有”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切实有一种光荣感;制订并宣传师德规范,使教师切实有一种使命感;进行师德考核,使教师切实有一种方向感;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应用,使教师切实有一种成就感。  相似文献   

5.
师德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及教育改革的蓬勃开展,教师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焦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也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师德(本文中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也即教师专业伦理)与知能发展的不均衡性。近年来媒体屡屡曝光的教师中一些严重有悖师德的行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主旋律的一个强不合谐音,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却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制约了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师德问题的数量和社会对待师德问题的错误态度表明了师德问题的普遍性,社会条件的不满足、教师社会道德责任感缺失、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变等直接导致教师幸福观的匮乏,从而引起师德问题的产生。文章从幸福观角度阐述了对师德问题的理解,从完善教师幸福观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引导教师与人生意义的积极对话三个角度提出加强教师的幸福观建设,以期从一个新角度解决新时期的师德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师德建设,针对师德蜕化的症候,师德教育应以增强教师不随缘而变的道德感、塑造教师健全人格为核心任务;在师德结构中,德性伦理比教师职业伦理更重要,师德教育应更加重视德性伦理教育;不做坏事是良善社会、良善生活的更为重要的保障,师德教育加强以不做坏事为目标的教师自我修养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3,(4):5-7
当下我们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密集出现。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新闻,于是乎,拷问师德、师风的命题出现;也有很多所谓“愤青”片面地对教育领域发问,不公平地贬低或否定我们当下的师德、师风。诚然,教育领域有不和谐的现象,但是,主流群体值得我们一如既往地称颂,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永远是最灿烂的;这美丽的园丁永远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从张丽莉到杨建一,无不展示着我们当下最美的教育风貌。在我国教育战线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最美教师、最美校长,在守护着我们校园的净土,在培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传统的师德理论已不能够适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传统教育是片面的,与之相适应的师德理论也是肤浅的,不完善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其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重申师德建设,更新师德理论,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师德的内涵,下文将师德及其美育内涵作以浅述。 一、师德是人类社会中高层次的、美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浅谈师德     
师德,是教师从业者自律准则,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国家、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很高,师德建设也因此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品德的净化,而且关系着学生灵魂的塑造,从长远来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及现代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师德可分为社会性师德和个体性师德两个维度.这一区分表明,师德是一个完整的互动性结构系统.没有前者,教师个体行为就缺失了道德指令;没有后者,社会道德要求就缺失了实践载体.师德建设必须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将社会的职业规范内化为教师德性、外化为教师善行.师德两个维度对师德评价的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全面的评价视域...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师德存在一种弱化倾向,虽属个别现象,但已影响了教师整体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只授业不传道,育人目的淡化;重科研轻教学,教育功能虚化;重名利轻奉献,服务意识边缘化。其弱化原因有:社会理想化诉求传统与教师个体现实性追求之间的矛盾;教师管理与评聘制度的缺陷;市场经济对高校办学理念和教师主体价值的冲击;社会性道德危机对师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师以德为本,敬业、才学、品格是培养教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提高师德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保证。但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部分教师心态不够端正,师德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意识较强,奉献意识淡薄,往往从经济角度计较个人得失,对教师职责认识不清,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师德的内涵和价值取向重新进行诠释,目的是以此作为教师自我反省的镜子,边照边塑,提高师德修养,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使教育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诸多阻碍。本文试从教师管理制度、评价体制不健全、社会伦理道德转型的束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三方面分析障碍存在的原因,并基于此来阐述其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性视角审视,现今我国教师的师德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名目繁多的师德工程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究其原因,这主要与社会转型期公私关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相应师德建设措施没有能够及时适应变化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师德建设问题与对策加以探究,以期有助于师德建设,有益于提升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某些地方师德现状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师德平庸化、师德失范、师德功利化等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追寻教师的美德成为了走出困境的必经出路。本文旨在分析当今师德的现状,进而提出教师应该具有的一些美德,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也促进了教师美德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道德意识淡化,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薄,单纯传授知识、师表意识淡薄,示范作用降低等诸多不和谐之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有教学科研与师德熏陶的不和谐、学生教育与教师教育的不和谐、业绩考核与品德考核的不和谐。因此,理顺师德领导体制、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陈娜 《学周刊C版》2014,(7):229-229
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诸多阻碍。本文试从教师管理制度、评价体制不健全、社会伦理道德转型的束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三方面分析障碍存在的原因.并基于此来阐述其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师德规范进行修订。《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师德是从事教育的人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的内涵是随着时代以及特定的空间与时间发生变化的,需要教师与他所处社会中的其他人群共同构建。师德早期起源于教师的自律自求,秦汉“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后引入他律,甚至他律超越了自律。传统的师道尊严是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天地君亲师”为内容的等级次序的伦理设定,它是他主、与权威合一、强调服从而不重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存在。现代师德需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与矛盾,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以创造人类幸福而非培养人上人为教育目标。师德水平的提升主要靠教师自主内求,靠不断提升追求和底线,同时需要政府与社会创设良好的环境。走崇尚良师之路是整体提升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出有能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福祉服务的学生方能彰显教师的良师良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