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技高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技术进步、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促使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创新理念.文章认为,应坚持关注生命的教育观、主客合一的知识观、工学结合的课程观、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人才观与教育观.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目前职业院校英语课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知识为本位",而这种课程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能力为本位"课程理论已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从技能为本位到能力为本位。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再一次发生了新的变革,由能力为本位转向以素质为本位,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地方特色、职教特点的校本课程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戴伟芬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76-80,69
在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下,受到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堂评价的影响,美国推进了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标准,从教师观、教学观、教学知识基础观和评价观上提出了新的标准,以期把教师培养成为一位专业的智力工作者,形成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教师掌握多向度的、综合性的教学知识,注重教学整体质量的评价,促使高素质教师发展。这一改革构建了教学专业化的复杂性的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发展、对个体和个体知识关怀的实践取向的全人发展观趋势,为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内容一直是学校功能最直接的体现。按何种标准选择、组织、传授知识内容,成为学校课程论研究的焦点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必须研究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在知识论方面的异同点,进而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论。无论是常识知识论、主观知识论和客观知识论,还是社会知识论、个人知识论,抑或理论(科学)知识论、实践知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各种课程观或课程体系,如知识本位课程、标准本位课程、集合课程、整合课程等,都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否则,就是对普通教育课程论的模仿。  相似文献   

8.
知识观与教育观、教育实习观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和实习观,静态知识观追求"先在本质"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从理论到实践简单输出的教育实习模式;与之相对立的动态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人与知识的关系,受动态知识观影响必然选择突出理论——实践——理论的动态发展的教育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有着课程生活化、主体化、个性化及全人化的特点。因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阈下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性取向,实现教师角色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的转向;基于知识观的价值承载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促进者的转向;基于教学过程的交往取向,表征着教师角色由独白的权威向对话的非权威的转向;基于教学主体多维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教学单一体向教学合作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教育与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职业教育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教育,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教学之一,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从理论教学为主体教学转变到实践教学为主体教学,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教育在发展,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逐渐转向“课程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改革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技术的知识定性,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以理解为基础的体育课程知识观,并说明其理念对促进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职业教育占了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虽然宏观政策层面、机制层面为职业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是微观层面,尤其是教学层面仍需进一步改革,实现理论创新以及建立在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借鉴有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专业教学论的作用、内涵、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作为学科育人的主阵地,在课程改革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实践样态。近年来,以灌输与传授学科知识及技能为本位的音乐教学观,因忽视学生对音乐本体的感性体验和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受到批判与质疑。2022年版艺术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正式步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立意下的音乐教学应通过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从线性传输到自主构建、从机械记忆到概念理解的实践转向,凸显学生立场、强化艺术实践、走向迁移应用,从而建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师教育》2016,(2):12-16
科学主义教师教育思想是基于科学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师教育思想体系,主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塑造和影响了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凸显出科学本位的教师教育观、标准本位的教师质量观、实证本位的教育研究观、知识本位的课程设计观、学者本位的教育主体观、讲授本位的教学实施观、控制本位的教师发展观等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满足中小学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高师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一些改革新趋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知识技能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由分离逐步走向整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日益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教育教学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针对上述改革新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要做到“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变;树立课程资源意识,由“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从“科学理性至上”转向科学、人文素养兼顾;由过于注重结论转向经历过程和记取结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效度。从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加和量变、部分质变和创新优化三个阶段,逐渐脱离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经过主题导向课程模式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课程范式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理念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课程内容从间接知识主导转向直接知识主导;课程焦点从面向部分职业素质转向面向完整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课程实施从被动授受转向主动建构;课程学习从定在转向泛在;课程评价从知识记忆转向技能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主客二分"教学模式强调教育者的绝对权威,受教育者被看作不具有平等人格的客体,教学成了"单向度"的"灌输"与"征服",忽视对受教育者健全主体人格的塑造。因此,无论是从现实的教学需要、课程的内在本质要求以及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来考察,在教学中以主体间理念来建构受教育者健全的主体性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也即是说要做到三个转向:从"非人性"教育转向"人性化"教育,从塑造对外"占有式"的主体转向培养"人性丰富"的主体;从"学科本位"课程观转向"综合实践"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个体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推进教学变革,即从知识本位教学走向素养本位教学,从课堂讲授走向合作探究,从单一式教学评价走向综合型教学评价,从独白式教学情境走向复合式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   总被引:121,自引:9,他引:12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