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唐代有位草书巨匠张旭,人称"张颠"。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米颠",他就是被称之为书画史上一个巅峰式存在的米芾。米芾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江苏镇江)。虽然官至校书  相似文献   

2.
张旭与怀素     
谈起唐代的草书,人们马上会想起“张颠狂素”。因为盛唐的草书亦越出二王规范,在章法上变今草为狂草,在用笔上极尽变化,气脉飞动,刚柔相济,以豪放纵逸的新面目显现了盛唐气象。张旭以及继张旭而起的怀素,代表了盛唐草书的最高成就。张旭,字伯高,吴县(今江苏苏州...  相似文献   

3.
正唐代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专门谈及了同处唐代的大书家张旭的草书书写状态,其敬服之心溢于言表,他是这样说的,"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相似文献   

4.
草书萌始于汉代,魏晋时期逐渐成熟,乃至成为艺术性最强、变化最多、难度最大的书体,亦是最利于书法家抒发性灵、神彩、风韵的书体。公论认为,自汉至今,概而论之,草书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末王铎、当代于右仁、林散之。  相似文献   

5.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的指导思想──中谢德萍"中"即是道,道是客观真理,这是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中"是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在方法艺术上,"中"就是"善处",就是恰到好处,或者说适度,这个"度"就是指导方法的思想。一、"中"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7.
闲情美文五篇张潮知己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实学     
论宋代实学葛荣晋所谓"实学",是指宋以后的"实体达用"之学。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忧患意识的隐显,实学总是或侧重于"实体",或侧重于"达用",而不断地在转换中向前发展。宋代实学,经历了一个由北宋重"达用",到南宋重"实体",再到南宋末年重"达用"的否定之否...  相似文献   

9.
“仁”德的现代意义龚杰"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仁"的概念。西周和春秋时期,"仁"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意义逐渐明确起来。相传在周武王患重病期间,周公在为武王所作的祈祷中,自称"予仁若考",若"即"顺从"之义,"考"即祖先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与企业竞争制胜马中柱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强文化。它包括"自胜"、"胜敌"、"胜天"和"用贤"等基本内容。今天企业在内外竞争中,既需"自强",克服自身各种不利于竞争取胜的消极因素;又需"胜'敌"',战胜国内...  相似文献   

11.
老子“以奇用兵”与企业制胜谋略葛荣晋"以奇用兵"(《老子》第五十七章》),是道家谋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以奇用兵",即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采用"奇术"("绝招")制胜敌人。道家提出的"以奇用兵"之策,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与发挥,诸如"三十六计","...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4-244
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行草书名家作品邀请展暨上海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于9月6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3.
论老子之“德”[美]A·J·巴姆"德"是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或任何事物遵循、仿效它自己的自然本性的能力。"道"和"德"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然而它们又是能够区别得出来的。如果说,"道"是自然的,"德"是"道"自然地行动能力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  相似文献   

14.
编後     
编後距今已是一千二百零八年以前的唐贞元五年,刚满十八岁的诗人白居易来到长安。当时担任著作郎之职的顾况读到白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为之叹服,并打趣我们的诗人,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唐代长安的物价究竟如何,因此"居易"还是"居大不易",且不...  相似文献   

15.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16.
“商量商量”及其它栗子一、评"商量商量"有人说,"商量商量"是"拖延解决问题的遁词,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笔者认为,这是"商量"的一种误用,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商量商量"的正面意义的。众所皆知,大而至于国家大事,小...  相似文献   

17.
马厂观雪     
新年刚过,一场鹅毛大雪飘飘洒洒降落在马厂坝子。那高山之颠一块狭长的盆地顿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啊,南国的雪,让人惊奇,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8.
青城山     
青城山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宝仙九室之天",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酉南15公里,距成都70公里。该山背靠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形状如城廓,故名"清城",又叫"清城都"。青城山以幽静闻名天下。自汉以后,此山...  相似文献   

19.
“寿麻之国”今何在胡远鹏在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曾提到一个名叫"寿麻"的国家。《大荒西经》有云:"有寿麻之国。……寿麻立正无景,疾呼无响。爱有大暑,不可以往。"这"寿麻之国"是今何处,数十年来,一直众说纷坛。"寿麻",郭沫若在《驳实庵字说》认为指...  相似文献   

20.
《孙子》"命曰费留"正义陈伟武银雀山汉简《孙子·火攻》:"......得,不隋其功者,凶,命之曰费留。故日:明主虑之,良将随之。"①传世本作"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费留"一语,古今聚讼,汉末曹操已不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