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氮氧化物的转化为例,设计了一体化实验装置,将多个反应过程进行整合,使实验现象更加丰富和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氮氧化物的转化规律。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预测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思维。  相似文献   

2.
“设问—推理—实验—观察—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必须紧扣教材,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现象,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分析、对比、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学中,抓住实验材料培养、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得出等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多项能力。  相似文献   

4.
平衡移动原理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由于变动条件,可以使平衡向某一个方向移动,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使学生加强感性认识,学会透过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下面介绍几个浓度影响平衡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所需具备的关键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证据推理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维度。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碘钟反应奇妙的实验现象为线索,通过对碘钟反应不同阶段现象的分析和现象背后反应的探讨,并结合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郑志如 《广西教育》2014,(13):102-102
"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零碎的知识变成系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推理是一种相当严密的思维过程,它必须依赖正确的知识或理论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孤立的"推理"教学是不现实的,它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此,"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能为学生进行正确推理提供了知识的准备。下面笔者谈几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有些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存在分析推理不充分甚至忽视分析推理的现象,这既背离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又不利于提高学生解答资料分析型试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实验分析教学的意识,采取适当策略强化实验分析的教学。一、实验分析要科学、严谨教材编者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或者偏重于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要领悟"假说——演绎"等研究方法,教材也多处让学生沿着科学发现过程,应用"假说——演绎"的实验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安排学生尝试应用"假说——演绎"的实验方法来学习相关知识。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应用"假说——演绎"进行科学探究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有两点基本要求:①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②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现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种种新奇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去观察、推理、思考、想象,探索化学的奥妙.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安排实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中应开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本教学为开展"证据推理"素养的培育为思考,以CO2与NaOH的无明显现象反应为载体,培养学生寻找证据、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的能力,从而促成学生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林冰 《成才之路》2020,(10):82-83
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数学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将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由此引导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逐步养成和数学思维的增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立足实践问题,开展合情推理;关注实验推理,提升数学兴趣;做好知识衔接,形成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经典"喷泉实验"的成与败经典喷泉实验把氨气的水溶性、与水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等性质融为一体,集约高效,同时能让学生深切地感知气压差带来的美妙景象,现象明显,趣味横生,有利于训练学生透过现象探本质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三复习阶段时重做课本核心实验,有时会出现异常实验现象,老师不要忽视异常现象,它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本文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操作正确时却出现不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异常现象,老师以该现象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识别、转换、形成证据 , 通过证据推理解决问题,运用结论来构建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落实“证据推理、构建模型”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认真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在由观察、推理至结论产生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正确的演示,还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做好演示实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演示实验前要做的工作: 1.直观性:既要求现象鲜明,又能说明问题。要选择在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发光发热燃烧爆炸、气体产生,物质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学校条件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实验的次数较少,主要是以课堂的演示实验为主,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实验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用实验现象来推理和验证理论知识,学习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为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时间的节省性及对课堂环境的污染性,使学生只能通过书本来阅读实验,通过文字去得出结论,有种硬塞给学生的感觉。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摸索,笔者将自己改进的几个实验整理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情感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