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效率的数学课堂是衡量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孩子已有的经验着手,切入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孩子们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
严志源 《学子》2014,(3):43-43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近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学生探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要转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孩子身边的生活资源和巧妙地学科融合进行以农村特色为主的美术教学。上出让孩子亲切,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学习欲望更强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于我们农村学生的美术资源,孩子们就会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才是我们学习美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使数学课堂不再沉闷,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数学"生活化",也让生活"数学化"。一、借用生活实际,引入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发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放在纸上画一画,拿走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6.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新理念,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于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有如下几点: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个大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是我们每个家长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听到孩子一声"我发现了",家长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呢?我在教女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如何利用网络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极其熟悉的情境材料中接受新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第七册"综合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挖掘教材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好数学。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这就需要把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把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生活实际——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  相似文献   

13.
生动的课堂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材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发现数学问题,探求数学规律,构件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把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数学课堂从过分关注知识积累的"绩效教育"回到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课堂.教师要转变观念,让数学课堂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兴趣激发更自然、探究活动更丰实、错误辨析更从容、回顾反思更深刻.让"慢教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思维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将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枯燥的数学概念和烦琐的数学计算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实际相联系,使数学教学"有血有肉",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同时让学生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为此笔在平时教学中努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其中最重要一条途径是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感觉到数学是身边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问题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经验。连减两步应用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新课的引  相似文献   

20.
张桃喜 《考试周刊》2014,(27):46-46
正数学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的,它绝对不只有计算、公式、法则等。数学家或数学史的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的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数学问题生活化,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问题的解决会教会学生很多思维方式……可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数学教师要了解只有当课堂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数学的知识神圣、魅力和诗意时,学生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数学课堂才会真的"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