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伤害是校园伤害事故高发区。在体育伤害事故中又以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为最。然而,发生诸如此类伤害事故后,其法律责任者不易确定,为此,对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加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频发已成为学校体育管理非常重视的问题。如何转移学校风险,走出学校所面临的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之困境,是我们当前学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我们应该对学校体育保险状况寄予高度重视,建立一种适合学校体育保险发展的学校体育保险机制,并通过各种立法积极推进学校体育保险的实施,减少体育伤害带来的损失,缓解社会与学校的矛盾,有力地促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近年来58例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判例发现,同场对抗类项目发生运动伤害的机率最高,运动伤害事故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学校存在过错以及承担赔偿的比例均高于其他责任主体.体育运动自身固有风险是中小学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学校运动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场地设施缺陷、教师未尽职履责、学生运动风险防控能力不足成为伤害事故发生的外在诱因.事故责任划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为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担作了有益补充.提出了15项学校运动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学校体育管理5项、体育课5项、课外体育活动2项、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3项.  相似文献   

4.
基层体育运动学校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原有的运行机制已难以适应发展了的社会现实。分析了整合基层体育运动学校的必要性,从认识定位、称谓界定、队伍整合、新模式构建和新模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基层体育运动学校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是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是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区。通过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研究,使学校体育在面对学生伤害事故时,有法可依,也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中,更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师生双方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赔偿的司法实践中,更多考虑的是具体案件中学生人身损害的弥补,以实现法的公平价值目标,较少考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社会成本.如果以社会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法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理分配应该确定在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有效点上.与一般侵权责任法判断学校是否具有过错的标准不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经济学分析着眼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通过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学校过错的界定提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说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机构和专项资金;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缺乏强有力保障措施;对体育伤害事故的畏惧严重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客观存在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止和控制学校体育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的发生并降低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相关损失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界定、类型和发生原因以及风险的定义、特征及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学校体育中学生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学校体育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课程理论、社会需求和体育运动学校的实际,提出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程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设计计划。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阻滞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意义与开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阻滞因素,最后提出我国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强化监督机制,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相统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各体育职能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尽量降低体育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依据广东医学院学生体育行为内容、体育行为时间、体育行为空间和体育行为方式等特点和现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院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爱好和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需求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影响青少年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次数需求、体育活动时间需求和体育活动场所需求都有相对具体的需求.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效果.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应在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服务需求基础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部分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锻炼时间不足;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都低于男大学生;福建省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福建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福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课外活动情况、喜爱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 ,研究表明 :1)福建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 ,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大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课外锻炼时间、次数均高于其它普通类大学生 ;2 )在学生对体育课看法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呈正态分布 ,体育课开设二年不够 ,三年最佳 ,大学生体育课分班以项目分班 ;3)学生锻炼场地以运动场地为主 ,锻炼形式 2 4人自由活动 ,阻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 ,女生自我锻炼意识较差 ,而没有合适运动伙伴也是阻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现状特点,对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现象进行了阐述,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结果表明休闲体育形式多样化、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等特点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更能体现实现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对全国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未能完全具备良好的体育行为;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导向、驱动、支持的是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情感选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习惯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培养:学校、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社会环境;改进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对比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民族预科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及与其在高校普通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以期能改变当前预科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行为。结果表明:(1)大多数预科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较浓厚的学习和锻炼兴趣;(2)锻炼态度端正,动机明确,积极健康;(3)喜欢竞技、娱乐性结合度较高的项目,如高脚和板鞋竞速、跳竹竿、跳绳等;(4)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30-40min,以中小强度为主,锻炼次数达到3次/周的人数仅有1/3;(5)对体育指导的满意度较好,对体育场地设施表现为一般。在对调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心理量表scl-90对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同的效果;2)体育活动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项目越激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越明显,以每次锻炼1 h以上、每星期锻炼3次以上、经常参加混合类项目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