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2.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的精神苦难不仅来自于“石”的精神本质与“玉”的人间幻象之间的“神”“俗”矛盾,更来自于宝玉内心深处“灵性”与“理性”这两种理想模式和精神范型的矛盾,这是中国文人特殊文化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4.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佩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玉是最主要的佩饰,“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贵为统治者专有,从而可以标志佩戴者的身份。“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戴者的“仁”。玉的“缜密似栗”则象征着“智”。佩玉者并非只佩一种玉,所以走起路来,玉石相撞发出叮咚之声。块也是佩玉中的一种,形状为环形,断开有一个缺口,故古人常以块寓决、断之义。  相似文献   

7.
就《红楼梦》中“宝玉”名字的意蕴,作不同意前人作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宝”字含有“功用价值高”的含义,此字揭示了宝玉对于贾家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宝玉被利用、被牺牲的悲剧命运,而“玉”字则评价了宝玉的人品,“玉”在中国传统化中,多用来比喻君子的道德。“玉”永远无法成为世俗人眼中的“宝贝”,这就预示了宝玉最后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9.
谁偷了玉坠?     
话说宝玉近日从蒋玉菡处得了一个镂空的精致玉坠,甚是喜欢。这天史湘云来怡红院玩耍,宝玉便要取玉坠与湘云看,可是宝玉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个玉坠……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的丫头们的感受,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从版本样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带“玉茗”字样的符码、诗词典故中“茗玉”未曾缺席的事实、宝玉贴身小厮茗烟(焙茗)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内在有机联系等综合考量,共同拱卫着刘姥姥口中出现的那位女儿的芳讳确为“茗玉”而非“若玉”的学术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佩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 玉是最主要的佩饰, "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贵为统治者专有,从而可以标志佩戴者的身份."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戴者的"仁".玉的"缜密似栗"则象征着"智".佩玉者并非只佩一种玉,所以走起路来,玉石相撞发出叮咚之声.  相似文献   

12.
阅 读 下 面 一 段 文 言 文 , 完 成 1-5 题 。 前 怪 石 供 ① 苏轼 《 禹 贡 》 : “ 青 州 有 铅 、 ② 松 、 怪 石 。” 解 者 曰 : “ 怪 石 , 石 似 玉 者 。” 今 齐 安 江 上 往 往 得 美 石 , 与 玉 无 辨 , 多 红 黄 白 色 , 其 文 如 人 指 上 螺 , 精 明 可 爱 , 虽 巧 者 以 意 绘 画 有 不 能 及 , 岂 古 所 谓“ 怪 石 ” 者 耶 ? 凡 物 之 丑 好 , 生 于 相 形 , 吾 未 知 其 果 安 在 也 。 使 世 间 石 皆 若 此 , 则 今 之 凡 石 复 为 “ 怪 ” 矣 。 海 外 有 形 语 之 国 , 口 …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的哈森格日勒,她这个名字意思是“白玉之光,晶莹明亮”。看来,她真是名如其心,名如其人! 她任教的学校名叫莫达木吉中学。“莫达木吉”意为“树木很多”,然而只是象征那里的每一根芦苇象征着一棵树。原来,它座落在西邻外蒙北邻苏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那里居住着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回、满、蒙古等十几个民族。地处偏僻的居民们,并不在乎春季的风沙和夏季的干旱以及冬季的严寒;他们最需要的,是早日摆脱文化落后和交通不便以及信息不灵的困境。早日掌握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已成了提高少数民族子弟素质的当务之急! 那时,兴安岭南边有一位容颜似玉的蒙族姑娘,  相似文献   

14.
郭锋 《少年读者》2009,(4):21-21
建材货场上堆着小山似的大理石和小山似的太湖石。由于彼此自命不凡,这两座石山经常唇枪舌战。大理石看不起太湖石,嘲讽地说:“瞧你们奇形怪状、坑凹满身,既不能盖房,又不能铺路,简直是一堆废物!”  相似文献   

15.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  相似文献   

16.
菊花诗赏说红楼——从探春《簪菊》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云以菊花为友,黛玉当菊花为情人,探春视菊花为亲人,宝钗将菊花作丈夫,这四人所写之“菊花诗”是对宝玉情谊的诗化描写;而宝玉所写之“菊花诗”却是怡红快绿、追求自由之“浊玉”的夫子自道。十二首菊花诗,是作者精心编织的红楼一梦的影子,湘、黛、探、钗四人构成宝玉精神探索的四个角度,形成宝玉精神支柱的形而上四极,使此回书成为通部书的又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所居的怡红院中芭蕉和海棠两两对植,这两种植物意象中包含着深厚的意蕴与象征意义.周汝昌认为怡红院中的海棠象征史湘云,而芭蕉则象征林黛玉.事实上,作为怡红院内的芭蕉和海棠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个变化过程,它涉及宝玉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接受.芭蕉和海棠分别是宝玉婚姻对象和爱恋对象的象征.在宝玉的心目中,他希望芭蕉和海棠都是象征林黛玉,即他希望他真心爱恋的与日后成婚的能同为黛玉一人.但后来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他才不得不接受海棠象征林黛玉、芭蕉象征薛宝钗的这一事实,也即他最终客观接受的婚恋对象并非如他所愿合二为一.认真考察(<红楼梦>中芭蕉、海棠意象的象征意义,这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作品的构思、立意及其文化背景,都有确定无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看《红楼梦》是跳着看的,跳过的总是那些诗文、对联、灯谜之类的。等到学会品读的时候,我才知道曾经错过了怎样的一段景致。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我突然感悟到,这岂不是一篇很好的文学讲义?宝玉在大观园,在他的父亲面前初展才情,一批清客在旁捧场迎合,无论是宝玉对众人的批驳,还是众清客对他的赞语,都是极好的文学点评。宝玉将“泻玉”贬为“粗俗不雅”而写作“沁芳”,将犯了正名的“杏花村”改作“稻香村”,诸如此类,宝玉和众人的那番理论,其实便是作者的文学审美观,让人们从中得到点拨。更让我叫好叫绝的是…  相似文献   

20.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