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章让泪水作证——丛飞的178个孩子2005年5月24日下午,《深圳特区报》领导带着3名年轻记者,来到病房看望正在接受化疗的丛飞。报社领导告诉丛飞,明天这3位记者就出发奔赴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对他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报道。记者问丛飞有什么话要捎给山区的孩子,躺  相似文献   

2.
300多万元的捐款,17万元的外债,178个失学孩子的爸爸……这些数字让我们认识了深圳的一位歌手——丛飞。十几年来,丛飞用他默默的奉献和坚持,温暖并感动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如今,37岁的丛飞却永远离开了我们:2006年4月  相似文献   

3.
在“义演”舞台,他是“歌手丛飞”;在178个孩子嘴上,他是“爸爸丛飞”;在深爱他的妻子心中,他是“男人丛飞”;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好人丛飞”。“义演”300多场次的“义工”歌手丛飞1969年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初二时,丛飞因家贫被迫辍学。但他认定凭自己洪亮的歌喉可以实现当歌星的梦想,于是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拜师学艺,终于进入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后来,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4.
丛飞震撼     
一个无固定收入的青年歌手,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十年却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家庭破碎,病魔缠身,是谁在用默默的爱支持和温暖着他,丛飞的妻子邢丹无悔地选择了责任和重担。她说了:跟丛飞在一起,穷乐。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11):43-43
2006年4月20日,37岁的深圳爱心大使丛飞走完了他短暂而无悔的一生。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用最后的爱心之举,留给他人光明。丛飞的父亲张万军代儿子在器官捐赠书上签名。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含着泪说:“这是儿子最后的一个愿望,我们心里再痛,也要完成他的愿望。”得知丛飞逝世的消息后,  相似文献   

6.
丛飞走了,他是深圳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时代楷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日前强调指出,丛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7.
桑进林 《中学文科》2007,(12):15-16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心中的善良。  相似文献   

8.
一、诗文填写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丛飞,生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的句子“,“来概括。(2006年山西省中考题)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对诗文名句的理解领悟能力及运用能力。“丛飞生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无题》中能够体现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只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句子补写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材料:2005年度感动中国…  相似文献   

9.
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但他家里却一贫如洗;他10年间捐赠钱物近300万元,而当他重病缠身时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他是两个女孩的父亲,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就是丛飞。丛飞出身贫寒,初二时就被迫辍学。但他不甘心向命运低头,执著地四处拜师学艺,终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还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1994年,他来到深圳,很快成名。刚刚成名的丛飞到成都参加了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看着观众席上几百名因家穷辍学的孩子,丛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当场将身上全部24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成为现场最多的一笔捐款。…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启蒙》2009,(9):68-69
爱心大使扶贫助弱 因家庭贫困,丛飞初二时便辍学回家。后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拜师学艺,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11.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沿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洒落的甘露,去滋润那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心中的每一个善念。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愿是那大洋中航行的海船,去寻找爱心的彼岸。长长的历史留下了沉沉的回忆,历史说:"付出吧,为了你的生命与心灵。"当爱心像阳光雨露般降临在灾难深重中的人民的心头时,那会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举啊!编织一个充满爱心的乐章,为他人,为社会,也为了却丛飞的心愿。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  相似文献   

13.
冬子 《初中生》2009,(9):56-57
2006年4月20日,各大报纸、网站争相报道了一个令国人恻然落泪的消息:37岁的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相似文献   

14.
打开电视机,美容、整形广告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如今真是一个爱面子的时代;曾有一位大学教师写信给慈善歌手丛飞想帮助丛飞删去网上一篇有关他热心助学的文章,因为这位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学会感恩,就是让人意识到别人为你所做 的付出,包括父母无私的奉献,都是需要心灵感 应,需要情感回报的。 深圳普通文艺工作者、义工丛飞多年来几 乎倾其所有,供养一百七十多个贫困孩子读书,  相似文献   

16.
及时行善     
阿奇 《老年教育》2006,(12):22-22
丛飞,一个年轻的歌,将自己挣来的数百万家财捐给那些失学孩子们。,得到社会恒久的尊敬。从《老年教育》等刊物中读到,类似事例在我们的长中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17.
把爱读懂     
【简评】 章立意高远,选材典型,构思精巧。考生选取了古代圣贤孔孟和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当代歌手丛飞作为自己议论说理、抒发感情的凭借和依托,富有代表性,充分表达了章主题。两个材料一个很有历史厚重感,一个具有现实时代感。加上倒数第二段的议论说理,就使得章主题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学会感恩     
2006年4月20日,作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在深圳去世。在他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有一个受过丛飞资助的大学生说,他收入不高,无法报答生命垂危的丛飞。连最起码的同情与关怀都不肯付出,这种事情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当“感恩”仅仅成为一种经济负担,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良知,还有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须知,“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深切地领悟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9.
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丛飞爱好唱歌,但演艺之路并不顺畅,他收入并不丰厚,但却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过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昌华 《江苏教育》2010,(12):60-60
爱心大使丛飞,11年间资助178名贫困孩子,当他病重躺在床上的时候,却收到这样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们供到大学毕业吗?我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