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建立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为该指标体的各层次指标赋权,运用多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湖南某建筑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第一步,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得到保留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并利用熵值法评价其权重;第三步,利用熵值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进行评价.作者还对福建省20家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的,通过对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的分析就可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时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已建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角模糊数学方法,对宁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宁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通过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各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完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通过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省级区域综合评价,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创新极辐射的区域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胡恩华 《科研管理》2001,22(4):79-84
本运用集合、权重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差距,通过改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应用Delphi法通过集成多个专家意见设置了评价指标集,运用AHP法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递阶图.引用Saaty 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引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建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模型.通过对三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评,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第一步,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得到保留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并利用熵值法评价其权重;第三步,利用熵值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进行评价。作者还对福建省20家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绩效评价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74家已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合理评价科创板上市企业在上市前的创新绩效水平,分析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定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体系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劲  姜涛  张朋伟 《软科学》2002,16(4):80-83
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焦点话题,被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或者说如何持续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今已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道鸿沟。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在借鉴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设计出一套适合国情、易于实践操作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发展的核心,对多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判和比较能为企业更加了解行业内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基于区间数的相关理论,提出用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级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及利用区间数排序的可能度法对多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及排序的综合性方法,并结合了某行业内五家企业的具体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观、过程观和绩效观,提出NIS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建立EKV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合成贵州省企业TSI指数.研究发现,2006-2018年企业TSI指数由58.35%提高到80.54%,其中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知识再造力和创新价值实现力与全国水平差距缩小到3.92%、19.5%和...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学研三方角度,从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技术发展环境3个方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企业创新能力、学研方创新能力和教育环境影响3个公因子,对江苏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学研方创新能力次之,教育环境的影响有限;江苏省整体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较高,但学研方创新因子和教育环境因子表现欠佳.因此,提出江苏省要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依托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研发机构的投入产出水平,并继续维持高水平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优越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双创”背景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湖北基层企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科技创新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客观地评价湖北基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湖北省基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襄阳市和宜昌市的基层企业研发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鄂州市、黄石市、神农架林区基层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够稳定,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据此提出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缺乏对林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以及对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国家(推荐)标准,因此基于林草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林草科研院所是林草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对国内外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实践包括评价的体系、流程和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林草领域缺乏人才、平台实力薄弱以及评价机制不活等现实问题,从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及流程、结果的使用等维度构建我国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的逻辑体系,提出要面向国内林草科研院所进行全覆盖的创新评价,即区分不同层级进行评价,并保证科研院所的行政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协同支持,同时要进行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评价,即对科学研究本身、科学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各个环节作出评价。最后,结合我国林草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构建以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为核心的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树立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评价新导向,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一般从风险和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和效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项目选择定量化评价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