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乙常青 《初中生》2006,(1):50-52
从前有个县官喜欢画虎,但画虎不像,倒像猫。一次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大堂上自我欣赏。一衙役路过堂上,奉承道:“大人这猫画得真好,像活的一样!”县官一听十分恼火:“胡说!你连老虎都不认得,留你在衙内何用?”衙役被责打四十大板,逐出衙门。这时又一个衙役经过,县官把他叫住:“你说,我画的是什么?”这衙役因刚才一幕的影响,吞吞吐吐不敢说。县官说:“你怎么不说?”“我怕。”  相似文献   

2.
崔小春 《江苏教育》2007,(11):43-44
在公司门口悬挂写着“我很重要”四个字的大匾.开展“教师自己寻找优点、长处”的活动.让教师纷纷言说“我很重要”……这些形式能不能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但这些形式都是表面的,效果只是暂时的,不具有渗透性和长效性,如果真要达到案例中所说的“只有当所有人都具备了主人翁的思想.单位才能铸就品牌”的境界,单靠这样的喊喊口号、挂挂标语、搞搞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4.
打屁股     
虎王爱好书法,每到一地都题诗留字。其实,虎王写的字非常潦草,谁都认不清,但虎王自以为写得非常好。一天,虎王在大街上看到一块镏金的新店牌,上面的字鬼画符似的,看了半天还是看不懂:“这是什么字?”“我们也看不懂。”侍从们说。虎王越看越生气:“去把写这字的叫来,我要打他二十个屁股。”“这……”侍从不敢动手。“为什么不去叫?”虎王生气了。“虎王,这字正是大王你自己的墨宝呀。”虎王仔细一看,傻了眼:“真是我写的,上面还有我的金印呢!”虎王让侍从们打他的屁股。“是我写的,这二十个屁股就打给我!”侍从们谁也不…  相似文献   

5.
从教师写字说起锦州师范学院穆爱光一次观看学生的征文,有一个班的几篇文章.与本班一位任课教师的字体完全相同,都那样工整、秀丽。我好奇地问这位教师:“你替学生抄的?”“不是。”他又说:“现在这个班大部分学生的字都和我的字一样。”显然,因为教师写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6.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7.
写字时,学生往往图快,把字写得很乱很雉看。这时,我总会用幽默的话语刺激这些不好好写字的同学:“字如其人。咱班霍燕同学的字写得端庄大疗、美观漂亮,就像她的长相。再看咱班董狲同学写的字,真的很像他啊,不但结实还很厚实!我看咱班的每一位女同学都想把字写得跟‘美女’一样吧,谁都不希望笔下的字跟丑八怪一样吧!  相似文献   

8.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9.
桑尼辑 《少年月刊》2011,(1):124-125
讨吉利 大年三十,芳芳的爸爸挂年画。他桂好第一张西,让芳芳看他挂的第二张是否与第一张对齐.为讨吉利,他叮嘱芳芳:“我要是挂高了,像就说发财,我要是挂低了.你就说健康。”当他把画挂好后,芳芳左看右看都一样齐,于是对爸爸说:“爸,不发财,也不健康。”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气力,谁也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她的女邻居问。“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女人说,“我的儿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三个女人把桶装满了水,提走了。而老头儿跟在她们后面走。女人们走几步就得停一停。手臂酸疼,水泼溅出来,背都压弯了。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子。一…  相似文献   

11.
“教室里炸锅了!”张老师笑着对我说,“他们要写情书!” 前几天,有学生向我汇报:“小明说他喜欢小玲!”我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之间如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爱,有什么不好呢。”  相似文献   

12.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他新居客厅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相似文献   

13.
轻尘 《家庭教育》2011,(5):24-24
儿子在看《明朝那些事》。看着看着,他突然说:“妈妈,当年明月写得太精彩了。你能写得跟他一样好吗?”我怔了一下说:“他读了大量的古书古史,为写这本书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我做不到他那样,不能写出像他一样好的作品。”儿子不吭声了。又过了一会儿,他合上书,盯着封面上的题字问我:“你能写得这样美吗?”我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4.
一、先看看:“我”与伯父鲁迅先生的对话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饭,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经验夸夸谈二、对对碰:写好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由对话完成的。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认为写对话要注意什么?生:一个人说的话占一个自然段。师:哪怕只有三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老师主张这样分段,看上去清晰、舒服,眼睛不疲劳。老师改起来也高兴,一高兴就给100分。生:写对话要有提示语。师:什么是提示语?生:就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师:提示语告...  相似文献   

15.
师魂如浪     
师魂如浪,一浪接一浪…… 初中快毕业时,老师出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理想》,许多同学都写“科学家”、“工程师”,而我写的是“老师”。这两个字是自自然然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就像那山泉里的水,自自然然流淌出来一样。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在心中产生的呢?我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写“下水文”的感受叶圣陶同志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话是很有刘理的。教师只有自己“下水”,亲自写一写,才能有切实的感受,指导学生作文才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一家人     
儿子今年8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问我们,“你”字怎么写,“好”字怎么写,还有妈妈的“妈”字怎么写。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些,但我们一一告诉了他。一吃完晚饭,儿子就进了小房间,径自去写字了,而且多次对我们说:“不准偷看。”一副神秘的样子。我笑笑,说:“既然爸爸妈妈答应你不偷看,就绝不会看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也应该相信爸爸妈妈。”儿子笑了,埋头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我离开儿子,笑着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妻说:“没有想到我们的儿子这么小就有了自己的秘密。”妻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学生生涯里,有一件事我终身难忘。我读五年级时,班主任姓孙,谢顶,个头高而背微驼,写得一手好字,同学们背后叫他“孙大圣”。那是个北风呼啸的傍晚,我怯生生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压低声音说:“孙老师,给家长的信,我不用写吧!”孙老师抬起头,看人的目光精细而尖锐,用很平和的语气说:“你和所有同学一样,都要写。”后又补充一句:“你和所有同学,都是一样的!”我的双眼一热,扭身跑了出去。强烈的自尊心使我不愿提起家庭:父亲是乡镇小会计,因财务问题被停职,郁闷的他嗜酒如命,不久又染上赌博,家徒四壁,屡遭失败的他…  相似文献   

19.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图:妈妈对要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第二幅图:孩子一路上边走边想着妈妈刚刚跟他说过的这句话:路上小心!第三幅图:这个牢记妈妈说过的话的孩子还是摔倒了。第四幅图:摔疼了的孩子终于明白妈妈说这句话的原因。他自己爬起来后就提醒自己:路上小心!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这组漫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会也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许多的叮嘱,而学生也像这位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叮嘱都牢记于心,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含义的又有几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味的叮嘱学生:“不要犯错”。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也许让他们经历过错误才得到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财富。那么,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20.
铅笔与人生     
一个小男孩儿问正在写信的奶奶:“奶奶,您在写什么?”奶奶停下手中的笔对孙子说:“我在写你的事情,比我所写的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希望你长大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