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是最为常见的损伤,结合劳损原因,阐述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体育康复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膝关节的损伤比较常见,其中髌骨劳损在膝关节损伤中占较大的比例。文章对髌骨劳损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运动康复手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预防髌骨劳损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肩关节劳损的病因分析:冬训开始时,我们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从体检的结果来看,排球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和肩关节,在74名队员中患有轻重不同程度膝关节损伤的有63名,占总人数的85%;肩关节受伤的有41名,占总人数的55%。而膝关节损伤的又以膑骨劳损为主,63名膝关节损伤的有49名患膑骨劳损(包括膑骨张腱末端病及膑骨软骨软化),占膝关节损  相似文献   

4.
速滑运动员髌骨劳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关节髌骨劳损在速滑专业运动员群体中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这与该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多在半蹲位内收或外展发力有关,如预防和治疗不正确、不及时,不仅会严重速滑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今后的日常生活。从多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速滑运动员髌骨劳损的原因,阐述了膝关节急性损伤的处理等治疗措施,指出从运动员选材,注重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的训练,加强柔韧性、协调性和本体感受性的训练,保持肌肉平衡及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对速滑运动员的髌骨劳损进行预防,以期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髌骨劳损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中髌骨劳损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武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任务重,训练时间长,运动量比较大,膝关节承受的负荷大,加之武术运动中腾空动作多在半蹲姿势情况下爆发用力,极易造成“髌骨劳损”。阐述了膝关节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及髌骨劳损的发病机理,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预防髌骨劳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膝关节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师是膝关节损伤的高发人群,且以髌骨劳损居多,分析原因并提出康复治疗的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的多数慢性劳损和急性伤多与体能有关。如很多伤病一般出现在接近训练结束的时候,这与体能消耗及精神注意力下降有关。另外,一旦某一环节下降,往往会引起别的环节代偿性的动作,使得动作变形。例如:跳远运动员的膝关节在起跳时往往会减少膝关节的屈膝缓冲动作而使膝关节的冲撞力加重,同时,为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往往会用髋和腰来代偿而造成新的劳损.康复体能训练中要注重薄环节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三、膝关节的过用性损伤 在膝部过用性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是髌骨劳损。髌骨劳损实际上包括两种病变:一是张腱末端病;二是髌骨软化症。张腱  相似文献   

9.
以膝关节伤痛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进行步态调查和测试,并进行三维录像、测力和生物力学分析,找出膝关节伤痛与步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认长期非正常步态行走是造成膝关节慢性劳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60名体院篮球专项学生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研表明,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损伤发生率与训练年限呈平行关系;伤种以膑骨劳损,膝侧副韧带损伤,膑骨下脂肪垫损伤等较为常见;损伤好发于左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素质差,动作粗野,违犯规则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运动量,在全面加强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股四头肌和大腿三弦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及时纠正错误技术动作,训练后在膝关节周围进行恢复点穴按摩,对于增强肌力,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及早发现膝关节劳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赛事愿景是目标和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是主办城市、地区、国家认同的产物,是实物、场景、建筑等有形物与理念、品牌、认同等无形物的统一。借鉴其他国际赛事,杭州亚运会的愿景应在准确把握亚运会的定位基础上,从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浙江特色、亚洲与世界奥林匹克发展趋势、民意等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动机与目标的对位,遗产与实践的对应,理念与宣传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调查访谈、辨证思维论证试将“共生关系”原理引入到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中,利用“共生”原理解析了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共生关系,阐述了共生关系作用下所体现的排球竞赛规则演变、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对把握排球竞赛规则演变和技战术发展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BA裁判员与球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对于提升赛事精彩度、助推联赛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二者关系的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以及优化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二者的理想关系是以双方理性、互惠互利、权力对等为基础的常规合作状态,双方彼此高度依赖,产生共同价值并受其制约。二者关系面临以下困境:“非理性”行为多发损害双方关系的稳定,互惠机制缺失阻碍双方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权力结构失衡致使裁判员和球员地位的不平等,价值选择冲突弱化裁判员和球员间信任和认同。提出以下建构路径:外部规制与内部德治并行,培育CBA裁判员和球员双方理性;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裁判员和球员互惠;多方面规范CBA裁判员的权力行使,培育裁判员和球员平等协作意识;平衡秩序与自由的价值取向,以共同价值促进双方稳定交换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项目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为创新出发点,对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提供理论参考。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体育与和平的研究多以“奥运会”演变为叙述对象,以其传播价值和外交为主线,这种单一性领域的研究制约了体育和平本身的理论创新和知识拓展空间。为超越该研究范式,众多西方学者重新审视和平内涵与体育和平机理,促进了体育和平理论构建的快速发展,但并未对其内在机理进行阐释。与传统的体育和平研究不同,研究借助文本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在对和平类型进行分类基础上展开对体育和平的理解,基于“范式内合成”的路径展开体育和平理论的机理阐释,认为:体育和平的出场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相统一的结果,是对和平内涵的丰富与路径拓展;体育所提供的接触“阀门”、交往互动的认知“编程”、认同的“指令”完成以及隐喻下的“效应”执行成为体育和平的可操作机制,形成了“接触-交互-认同-隐喻”的完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了述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通过正确认识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可以实现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层释析与解读。通过从方法学的层面推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落地化支持,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协同进程,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条件,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之间的关联水平,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之间的现实机遇,将有助于优化体教融合实践路向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传控打法是足球中最常见的技术环节和战术体系,其具有密集性、速度感、复杂性特点,是构成足球赛事的基本动力。现代足球中的传切配合追求的是对空间的分割感以及人与球的流动性存在状态,它再现了群居动物性猎食者的狩猎范式。传控打法追求团队协作的极致形态,既蕴含一种反英雄主义元素,也高度宽容英雄主义式的表演。传控打法的核心是短传渗透,衍生形态是长传疾攻,最高境界是全攻全守,精华在于节奏之变化,因此具备了很强的观赏性,并展示出自然界中所有可移动物体的流动律则。传控打法演示的是人类的史前性生活范式,展示出自然世界自身的和谐性,足球由此而构建出相对独立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需要应对的问题发生变化,有效培育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市场力量,并使之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应对的关键。在梳理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培育的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培育路径,应在培育目标上实现强政府与大社会共存、领域分离与作用互补。在培育的技术手段上,主要从政策激励、技术帮扶、管理革新、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研究建议,进行相关政策性和技术性帮扶,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引领和规范引导作用,激发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认同,转变人们的消极认识。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