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通过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通过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调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幼儿园公弱民强、数量失调,民办园与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群众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失调,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失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为此,我国应逐步完善全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扩大公办园数量,建立公办园与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同时,坚持分阶段、分地区和城乡三个一体化,推进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不少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在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竞争是主要问题之一。在民办学前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将有益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在竞争中存在不公平一个健全的教育体制,应该由公办和民办两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不同,它们不可相互替代,却能相辅相成。政府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去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我…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成绩斐然,同时人口加速城镇化和二孩政策的开放使城区内学前教育需求剧增,城区内"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凸显,家长对城区学前教育满意度整体不高。缓解城区学前教育现有矛盾、提升家长满意度需要从现有公办园合理扩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新建公办园、政府加强向优质民办园购买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力度、创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民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办学形式。截至2012年,我国公办园幼儿占49.7%,民办园幼儿占50.3%,民办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已经超过公办幼儿园(如图1所示)。民办幼儿园在缓解幼儿入园难,减轻公办幼儿园办园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启动了《黄埔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方向,因地制宜,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扶持民办园,不断提升民办园的办学层次,扩大了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保障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部地区学前教育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要明确责任,依法治教,完善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基点;建立统筹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学前教育由不均衡向均衡方向发展;拟定科学的公办园管理政策,为公办园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抓内涵发展,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城乡统筹,努力缩小城乡差异;规范对民办园的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21,18(3)
一直以来,幼教行业内民办园教师工资偏低是业界难题。为解决此困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在公办园用人"双轨制"的当下,民办园教师参照公办园哪类群体(在编教师还是非在编教师)成为政策能否破局的关键,但这在上述文件中并没有体现。本研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通过自然试验与案例比较的方法发现:在北京市,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对民办园教师工资所形成的参照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一个区域内公办园相对不足,民办园基于过度需求的原因出现时,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工资才会对民办园教师的工资起到参照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同时考虑到区域内民办园的产生类型和民办园所需参照的公办园中的具体目标群体。  相似文献   

10.
只有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举办、资产国有、办园投入与运营经费以国家财政性经费为主、主要管理者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聘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对其进行实质性的管理与考核的幼儿园,才能被界定为公办园,否则属于非公办园.在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公办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覆盖”、“主导”与“保底”的功能,以为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公平的机会.鉴于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宜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规划、建设和发展公办园.县级政府应主要通过举办足够数量的达到基本质量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来建构和支撑整个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民办园始终只是配角,起补充作用,为此其区域总体规划应切时而切实;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坚持由公办园保底;公办园的建设进度宜早宜快不宜迟.  相似文献   

11.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认识上必须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不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的超越阶段的“左”的思想倾向;二是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的右的思想倾向。因为这些都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障碍。章还着重就如何消除这些认识障碍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THE ROLE OF NON-PUBLIC SCHOOLS IN MODERN EDUCATION SYSTEMS: A POLISH PERSPECTIVE – Non-public education can be viewed as one way of decentralizing the provision of educ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non-public education is understood along with the scope of that education in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OECD. It focuses for the most part on the situation in Poland. The role of non-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schools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is assessed with reference to both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in non-public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 share of funding for education that come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sources. This assessment provides a context for discussing the issue of the independent status of non-public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market, as well as the type of obligations borne by the state. The study also includes a brief history of Polish non-public educ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1990s.  相似文献   

13.
王海英 《幼儿教育》2012,(9):6-9,31
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三大目的,即强化管理与监督,规范收费,保障权益。《收费办法》具有三大特点:收费标准三轨制,备案制度多元化,公办园保教成本三方共担。对《收费办法》的疑虑有六点:政策制定者的立场如何,收费标准的重要参照系是什么,幼儿园乱收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应参与政策制定,民办幼儿园怎样取得合理回报,幼儿园收费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希望各省(区、市)后续出台的文件会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界定,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办好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国家建设的教育期望。然而,这一发展目标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经费投入不足、高素质幼儿师资匮乏的困境。政府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能可以定位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者、教育保障者、财政投入者、市场管理者。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能为:正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并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学前教育事业有序开展;加大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学前教育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力发展的要求,决定了现实社会经济运行需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共存于同一社会形态中,各种所有制形式和产权制度的并存,为多种产权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耦合提供了现实基础,若人为地限制或取消某种所有制经济及各种所有制之间的联系,将且阻碍产权制度的发展,限制各种产权制度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能力,窒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二动态的发展关系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微观的财产组织制度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孩生育政策,对作为基础性支撑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加快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办性质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力量,近十年重新回归国家公共教育政策视野,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支持公办性质园发展的利好政策,但尚未能有效解决其发展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机制、教师政策制度等深层次问题。在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公办性质园在多快好省地拓展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并有质量的发展,应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办性质园纳入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坚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因类制宜、政府和举办方双轮驱动的四项改革原则;建议进一步理顺公办性质园管理体制且推进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与使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人事制度与待遇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现行的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政策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林地使用权制度、采伐限额制度,制定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制度、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保证非公有制林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中,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法治保障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很有限的,而层次较多且复杂的政策制度供给,其规制和激励的功能远不如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其调整的不稳定性、非长期性、非规范性、弱约束性以及无归责性往往导致具体政策缺乏约束力而无法落地实施。就我国现状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应该从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环境、完善法治规则、规范法治行为等方面去进行系统性构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利益"是衡量土地征用合法性的唯一理由。因此,在实体法上明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在程序法上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征用程序,并明确公益性用地与非公益性用地的界限和建立非公益土地市场,对于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