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感染力,即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魅力。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作为表达者,这种语言或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感情驱使下产生的;其二,作为接受者,则被这种语言或行为所触动,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了的思想感情与表达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艺术创作中,创作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形象传达给读者、听众或观众,作品是否能得到这些接受者的共鸣和好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以好的内容和形式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  相似文献   

2.
肖永建 《大观周刊》2012,(26):163-163
诵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读清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读懂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内在意蕴,进而走出作品,进行个性化、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文德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古文章,得之寸心。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作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发而为诗文。所以,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世界已非纯然客观的物理世界,而是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主客观有机结合的心理世界。换句话说,作品是作者头脑中的客观世界的物化。因此,任何作品都无一不打上写作主体的精神烙印。  相似文献   

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读者思想感情的交流。只有寓托着作者赤诚而灼热的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因此,白夜同志的文章对感情色彩,是颇为讲究的。白夜,江苏沭阳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写作,曾任《苏北日报》副总编辑,现为《人民日报》记者,《经济日报》特约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黑牡丹》,人物特写集《剪影》《侧影》《掠影》等,有的作品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认为,文章要有感情色彩。不仅是报告文  相似文献   

5.
“孤儿作品”指尚处于版权保护期内,但作者或版权人不能被确定或无法被找到而无法获得合法授权的作品.当前,挖掘“孤儿作品”蕴藏的巨大价值,探讨对其开发利用所依据的法理和机制尤为重要.许多西方国家对“孤儿作品”的利用机制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值得我国在开发“孤儿作品”出版资源的有效方式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著作权的法律特征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依据的前提是:一个人的任何财产都不如脑力劳动的产品那样为他自己所特有。著作权是从法律上肯定作者对其作品所拥有的所有权。著作权人有权得到保护,使其作品不为他人所擅自使用,并有权分享社会因使用其作品所得的任何收入。  相似文献   

7.
我和段献民同志合作采写的通讯《延天扩地工程——武穴市农业高效模式访谈》受到一些同志的称赞,我思考再三,觉得还是写“追求科技新闻的感染力”为好。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十分重要。每位记者的每件作品出手,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去读、喜欢读。要达到这一点,除了作品所涉及的题材、事件具有重要性外,就要看作品对读者是不是有很强的感染力。感染力强,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以致产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就能很好地起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科技新闻所涉及的题材,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类作品如果过多地或单纯地使用专业化语言表述,作品就会显得生硬、呆板,以致“圈内人”嫌“不过瘾”而不愿读,更多的“圈外人”则似懂非懂而感到乏味也不愿看。因此,科技新闻更要追求很强的感染力,这是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写诗要有诗眼,做文章要有文眼,绘画摄影也应该有画眼,而这个画眼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作品的标题。标题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是沟通画面语言和观众思想感情的枢纽,是帮助观众理解作品内容,开掘作品意境的一把钥匙。可以说标题是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辉 《中国出版》2012,(5):67-69
通常所说的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其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对特定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网络版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这个法律术语,一般是指著作权当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在互联网中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1]当版权人的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主题呈现多义性,文章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作家自己对生活的丰富体验、思想感情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不能等同于作品主题等方面探究了导致《荷塘月色》主题多义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情动人     
作为观念形态的新闻作品,总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的。对同一个新闻事实,有的人激情满怀,有的人却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不能不说与作者内心的情感沉积层有关,也就是与作者原有的思想感情有关。我在采写《孕奇秦淮河,蓄秀夫子庙》(此文刊登在《当代中国记者丛书江苏分册·江海潮》)这篇稿件时,曾有过从不动情到情感激荡的经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逐步得到了整修和重建,我也曾多次游逛过那里,但都没有产生过什么激情。1987  相似文献   

12.
版权,乃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法律专有权。作者这项权利,只有在行使(如发表、出版)后,才有可能实现版权的价值。出版社合法取得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用支付一定报酬(或版税)的形式“购买版权”,既  相似文献   

13.
构成游记的要素游记,一般由游踪、风貌、观感这三个要素组成。游踪,是指作品中记叙的具体游程,它是游记的骨骼;风貌,是指游记对象的风情状貌,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具体描述,它是游记的血肉;观感,是作者在游记过程中思想感情的跃动,是作者从美学角度对自然景色、地方...  相似文献   

14.
肖华 《大观周刊》2012,(11):200-200
阅读文本其实也就是与作者交流对话,其实就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而这个过程是主观的,因为语言本质上是主观的,言语作品本质上也是主观的,作品所表露的思想情感也是主观的。高中学生阅读时,其实就是以自身的主观情感介入文本,面对主观的言语作品,带着自己的经验进入这一主观世界,对其主观价值作出自己主观的回答,或肯定或否定,或者提出别种意图。这是阅读的本质,也就是对话交流,包括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讨论高中语文对话阅读策略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6.
出版的实质是复制发行作品,是使用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播作品的主要途径。要做好出版工作,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作者依法对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为此,笔者从出版者的角度,谈谈出版工作中的几个著作权问题。一.出版他人作品,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有权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这是著作权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出版权(复制发行权的统称)是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诸项权利之一。因此,图书、报刊出版者要使用作品的出版权,就必须取得作者授权,否则就会侵犯作者的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的法  相似文献   

17.
丁青山 《大观周刊》2012,(47):41-41
龚自珍作品里有许多意象存在,“风雷”、“箫”、“剑”和“梦”这几个意象是其中最突出的,这些意象既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的寄托,也是他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你能为原创做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意义上,编辑当然会为作者的原创做些什么的.编辑在收到作者原创的作品--不论是学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抑或是科技作品后,首先看其立论的正确与否,框架的合理与否,逻辑的严密与否,行文的流畅与否,见解的创新与否,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工,有时还要退回作者,再行补充或修正,于是在编辑为原创所做的还算认真的加工后,这个作品就问世了.在这里编辑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与作者及原创的关系属偏正关系,即说到底,编辑是服从与服务于作者的,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发表作品时,通常与出版商就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签订转让协议(版权转让协议),作者由此对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丧失行使权。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建设中主要的著作权疑虑源于已发表作品的作者轻易放弃了著作权中财产权的行使权。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存缴和发布的作品均为公共资金资助作品。由公共资金资助的作品存缴和发布到机构知识库符合著作权相关法律保障公共利益的宗旨,出版商无权剥夺这些作品的公众获取权。  相似文献   

20.
李亚青 《大观周刊》2012,(17):204-204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法主要是品评、朗读、背诵。通过品评得其精要,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