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赛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战略目标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而这一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能适应奥运战略的需要。本在分析论证全运会、省运会如何与奥运会接轨,构建我国竞技体育战略同心圆的基础上,从经济拉动力和竞赛调解力等两方面.具体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实现接轨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的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冲突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过分强调政绩观、缺乏科学的地方体育工作评估和考核体系、竞赛制度的错位、激励政策不健全以及兴奋剂事件的频繁出现等因素困扰田径发展,对解决这一困境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突破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使我国成为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国,必须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水平的大背景,完善新时期的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能、我国竞技体育运行机制,论述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自身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社会历史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开发并有效的监控竞技体育市场;提高运动训练科技含量;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调整奥运项目布局等是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得出:一方面,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由于其外生与强制性、制度结构欠缺、可执行性程度低、人性化程度差等原因导致其制度有效性低,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的公共产权、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重文轻体"的儒家文化极大地影响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效率的发挥。为了确保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有效性的发挥还必须从资源特性方面考虑制度与竞技体育产业特性匹配程度;从市场环境方面考虑竞技体育市场垄断与竞争的程度、竞技体育的市场风险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举国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国体制是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为我国运动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不断的完善。其完善的实质是促进体育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实现由原举国体制向新型举国体制的转变,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全运会和奥运会、目标的一致性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为基本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调整发展竞技体育的政策思路,逐步完成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转型。以投资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是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所在,我国实施的奥运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运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的强势地位,但是很多群众喜爱的非奥运项目却被忽视,这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大国形象很不相称。我国非奥运项目数量众多,它们不仅能够提高中华体育项目的世界影响力,保持民族体育的繁荣与兴盛,同时也可以丰富国内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鉴于大多数非奥运项目的社会承受能力薄弱,需要寻求举国体制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统筹发展,建立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有效组织机构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全运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其主要观点为:第一,体育强国理念下的全运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保证;第二,全运会的项目设置、组织管理、场馆布局等方面应体现"全国"和"全民"参与的特征;第三,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应良性互动,共同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竞技保证;第四,全运会应为全民健身和提高人民体育锻炼意识服务,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体育人口保障;第五,全运会应加强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绘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有力方略。体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赶超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保障,任务复合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主体协同,功能多元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演进。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日益体现出“元主体”的治理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为国争光的体育转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在资源配置上由人、财、物等硬资源的计划配置向人、财、物、文化、精神等软、硬资源市场化主导配置转变;在参与力量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增效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原有的融入全球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在作用领域上由重点服务竞技体育到更加关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拥有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社会动员”模式,适用于竞技体育关键环节的“政产学研会”深度融合模式,适用于产业链升级和职业体育的“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包括发挥元主体价值,选定战略力量,设定重要项目,完善评估激励等。  相似文献   

11.
全运会与全国体育大会同属于全国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全国竞技体育类综合性赛事,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把非奥运项目吸纳进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虽然全运会与全国体育大会同为全国性大型运动会,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和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成绩变化、世界冠军、亚运会成绩和全运会成绩的全面分析,结合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等全国竞技体育强省间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实力进行评定,进而揭示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我国全运战略存在的价值及未来发展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全运战略的实施概况及其对我国体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进行回顾与分析,对新时期全运会的存在价值进行了重新探讨,指出全运会在服务奥运战略的前提下在举办目的、意义、措施等方面应转变观念并实施必要的改革,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与全国体育大会并称为全国三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国运动会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竞技体育运动会,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以发展非奥运项目、推动全民健身的全国群众体育运动会.通过对全国运动会与全国体育大会的产生背景及性质、赛事运作模式、社会评价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由全国运动会逐步过渡到全国体育大会是“还原体育本色,回归全民共享”的体育内涵.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突破性进步以后举办的首次全国最大的被誉为"体育科技全运会"的盛会.通过对七科大的一些指标归类和分析,得出本次大会的一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举办之前,澳大利亚体育与旅游部充分考虑了奥运会的影响,在2000年初出台了全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澳大利亚体育旅游的发展.对澳大利亚的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体育旅游市场计划和旅游白皮书等文献进行了调研,以求对我国在举办第29届奥运会前制定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包括仪式部分和主体表演部分)已成为一种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尤其是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一些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实力,和文化、体育、艺术水平,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人类的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当今演出由于物质条件的高度发展,艺术思维极其活跃,观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现代高科技手段被不断地运用到开幕式的表演中,这就对表演场地的视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建设体育强国的是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新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体育的的坚实基础,在中国和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广东体育要从追求奥运会、全运会的金牌数量和排名名次转变到保持相对高的竞技体育水平、注重提高全民族的体质、提高体育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