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荀子的道德观,以及与其他学派的不同点;充分肯定了荀子重视学习,强调实践的当代意义。论证了荀子知行观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和尊师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天生人成思想是荀子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荀子将人文化成看成诗乐艺术发生的缘由与理论旨归,充分重视诗乐在儒家人格修养以及社会安定、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他的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文以明道的文艺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中被忽视的重要内容。天人观和人性观是荀子证成其"分"思想的重要根据。荀子从"治的达致"和"群的维系"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分"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下阶段的思想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思想,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主流中的组成部分。荀子与《中庸》、孟子在天人合一思想上只有言说语境及维度上的差异,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分”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中被忽视的重要内容。天人观和人性观是荀子证成其“分”思想的重要根据。荀子从“治的达致”和“群的维系”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分”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下阶段的思想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高峰,而他的著作《荀子》既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之作,也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苟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内容上重视礼义,方法上强调真积力久最后达到社会安定和谐,“明分使群”的目的。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醒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合理的需求,重视学生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的伊甸园,不能迷失于物质的洪流之中。苟子的管理智慧对高校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年,其实诸子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论业已成熟。荀子以儒家学说为主,又适应了时代大的趋势,兼采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哲学观。他的“天人观”就是在儒道两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8.
荀子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对学习的涵义、教育与学习的作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作了深入阐述,其思想闪烁着合理的唯物主义光彩。挖掘与探讨荀子的学习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应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修身观是先秦儒家札学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以札的道德化、先验化和超越化为特征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惨身观是中华民族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源头。仁札合一、推己及人和化性起伪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修身观的核心内容,而三家的侈身途径则分别注重予行、养和化。就儒家修身观和侈身途径的现代意义而官,其棱心要素在于人文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0.
天人观是一个系统的哲学命题,庄子和荀子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但又驳杂的思想。而且,两人的这些思想还存在许多根本对立的地方,例如庄子提倡天道,荀子则反之;庄子要求无为,荀子则呼吁有为;庄子追求天人合一,荀子则要明天人之分。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宇宙、人生及两者关系三个方面来对庄子荀子之天人观进行疏理,并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其得失。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2.
刘熙载把文艺看作是一门“心学”,他的所有关于文艺的具体看法都“拱向注射”于这个根本观点.“文为心学”思想包含了他对文艺本质,创作主体,其他创作规律等根本问题的深刻看法,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一个高度概括.从“以日喻心”、“物我摩荡”和“诗为天人之合”三个视角可以探得刘熙载的崇心倾向.  相似文献   

13.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14.
梅鼎祚是晚明颇有影响的戏曲家,其剧作风靡万历剧坛,本文主要从他的剧作和一些序、文中梳理、探讨他进步的戏曲观:他热衰于戏曲交流与传播,重视戏曲交流;开导“主情”之风。提出“曲本诸情”的观点;并指出他的戏曲风格呈现动态的变化,转变骈绮风格,推动“辞”、“律”并进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博爱的世界主义"价值取向和非暴力思想,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他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改造思想、人道情怀和温雅如铁的坚毅个性等影响极深.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使被传统研究模式所遮蔽的周作人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更生动、更具体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制度观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了毛泽东对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具体制度及其变迁的看法。其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根源。其在促进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新制度建设同时,也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茂荫传略     
王茂荫是我国清代著名理财家,本文根据翔实的史料,对王茂荫的家世生平、货币理论和行钞主张、人才观点、直言敢谏之风和品性行谊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的工具,甚至视之为改变整个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中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韩国近代小说的影响,分析了中韩文人在小说观上的交流,重点以韩国文人申采浩为例研究了梁启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许多人认为乾嘉考据学者专心考古,不问世事,这种看法似有偏颇。通过对戴震著述的全面深人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在经学体用、实学致用、教育后学诸方面所体现出的经术致用观点,以及对社会政治和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老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婚姻观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老舍形成了既保守又叛逆的婚姻观。这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经历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文以其两部代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为例解析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