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摘要:研究目的:体育观众是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巨大,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观众的观赛动机对实际观赛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对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体育赛事观众的研究中,观赛动机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研究对象与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721名提前到赛场的观众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并验证我国体育观众观赛动机7因素结构模型。研究结论:1)模型的RMSEA为0.066,CFI大于0.90,χ2/df为3.95,表明该7因素模型结构效度较好,模型比较稳定,7因素分别是:求知结果、团队归属、休闲娱乐、运动审美、情绪宣泄、体验氛围、学习分析。2)“体育观众观赛动机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7,七个子维度的Alpha系数均在0.6以上,表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3)该问卷可以作为区分体育观众类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运动竞赛损伤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竞赛损伤是人们在运动竞技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运动竞赛损伤的危害及心理致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认为:应激、动机、心理准备、唤醒水平和焦虑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竞赛损伤的重要原因.建议人们应更加重视竞赛损伤的心理学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竞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东莞竞赛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对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东莞竞赛市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东莞竞赛市场潜在需求较大,现实需求增加,市场发晨良好;宏远篮球俱乐都采取了一整套营销策略的实施,经营篮球竞赛,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东莞主场篮球竞赛质量提高缓慢;东莞地区的思格尔系数低于49%,当地居民已处于小康生活水平,东莞篮球竞赛市场男性观众多于女性观众,差异明显;观念年龄界于18~50岁之间,中青年居多;宏远主场观众购买动机表现出多样化统一,观众购买动机主要是关心宏远队,兴趣爱好、娱乐欣赏。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国式摔跤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之一,是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展现东方哲学精神的一项体育运动。为了探究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揭示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和所蕴涵的启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运动竞赛、竞赛规则和科学研究等相关要素。研究结果:1)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经历了2个时期和6个阶段;2)全运会时期,受到重视,运动竞赛达顶峰,竞赛规则多次修订,科学研究稳步推进;3)非全运会时期,身处尴尬境地。运动竞赛活动呈现波浪式,竞赛规则两次修订但未出版,科学研究呈现广度有余、深度不够;4)合法的协会社团和学会社团不健全;项目名称不统一;运动竞赛活动没有形成“塔式”体系结构;竞赛规则反映中国式摔跤特点不显著。据此建议:辩证处理好三组关系、合理运用好三种力量、坚持走好三条道路,形成多元化推广模式和发展方式;构建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体系,确定国际通行规范的项目名称,统一技术动作名称和术语。以期自我革新,摆脱尴尬境地,形成中国式摔跤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担任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开路先锋者。  相似文献   

5.
体育市场的界定与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对体育经济活动进行市场划分,首先需要划分和分析体育市场,而要划分和分析体育市场,就必须确定划分标准。我们这里依据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把体育市场划分为休闲体育市场、健康体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培训市场等五个基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族主义崛起、逆全球化态势显现和国内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和支持条件提升的多元因素下,我国提出了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既是对世界形势的有力回应,更是我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对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变化与应对进行了探索,结合已有研究和专家访谈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关联层和国际层四个维度,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产业生态系统面临着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的变化。国际层面:国际体育组织从势强走向式微,赛事之锚奥运的引擎作用下降;各国从开放办赛走向封闭自保,众多国际体育赛事品牌价值下降;体育竞赛表演国际化动力从强劲转向衰弱,主要要素具有重配诉求。国内方面:体育放管服改革促进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核心层强劲,体育融合发展探索为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外围层增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促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关联层优化。面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变化,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应在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和助力双循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应完善国内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体育竞赛表演要素,用好国际“外循环”;发挥体育竞赛表演战略价值,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收入、观赏动机、休闲动机和个性倾向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数理统计法确定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当地居民、休闲游客、赛事观赏者之间是否在动机和个性倾向上的不同。研究表明赛事参加者对体育亚文化的认同感大幅提高,略高于体育观赏动机,对体育亚文化介导的大部分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女性参与者在体育迷动力和休闲动机上高于男性。年龄之于观赏动机的影响虽小但意义重大,收入对休闲动机的影响也是如此。研究结果显示一般符合有关动机,亚文化和性别个性倾向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8.
循环制竞赛次序的"轮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空”问题是现存循环制竞赛次序的矛盾焦点 ,迄今尚未得到完满的理论阐释。本研究采用数学论证法 ,就循环制竞赛次序中“轮空”问题的性质及其解决途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其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运动竞赛方法学的理论 ,而且为循环制竞赛次序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初步理论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观赏型”体育消费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明确提出:“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经营主要不是体育比赛,崦是提供能够满足体育观众社会和心理各种需求的、高质量的、观看体育比赛的环境条件。”等新观点。提出了“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关心经济发展、创造体育化,关心国际政治、创造世界和平,关心身体健康、创造健康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赛事运作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说明体育赛事属性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运作的概念做了简要阐述,并对体育赛事运作的基础理论做了分析,认为系统理论、项目管理理论、风险投资理论、市场营销理论和运动竞赛组织理论是体育赛事的基础理论。提出以人为本,大众参与;市场为主体,法律为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强共赢;务实创新,积极开拓的体育赛事运作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观众在体育赛事中处于特殊的地位。针对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不足这一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原因,研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散打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然而如今,观众在观看散打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观看比赛时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逐渐被发现。针对此问题通过系统理性的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散打比赛朝着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竞赛与体育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现状和现行的体育竞赛体制,揭示体育竞赛与体育产业开发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以体育产业开发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竞赛,并从欧美国家的体育竞赛中找出可借鉴性方法、思路,提出对我国体育竞赛与体育产业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体育竞争情报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体育竞赛活动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规模日益扩大,运动成绩大幅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竞争情报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掌握了竞争情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比赛计划,更好为比赛服务。  相似文献   

15.
3D技术是体育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向。运用传播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心率监测仪等器械的实证研究,我们对受众对3D和2D的体育节目观测体验进行了对比研究。虽然仍有很多人对这一技术存在疑问,但研究结果证明3D体育转播的前景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目前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观念、目的和竞赛项目设置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改革其竞赛内容、拓展竞赛时空、优化竞赛组织管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校园体育竞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竞技体育异化理论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技体育是人类自身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从游戏的创立,比赛的规则到竞技的对抗,竞技体育在其社会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与人类的初衷相悖的异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永恒的,然而被利欲所驱使,在竞技运动中利用科技成果作假舞弊及摧残人性的异化行为是违背科学的。竞技体育出现的异化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体育道德中的公平竞赛原则是体育竞赛的内在要求,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核和一切体育比赛都必须坚持的原则。它要求每一位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参加者, 都要在同样的起点、同样的高度面前, 按同样的原则进行平等的竞争, 遵守体育道德, 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不得违反公平原则、使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心理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对运用比赛法教学的意义、类型、组织形式及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及对从事体育工作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