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考察内容做到“三个注重” 《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语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是整体提高学生语素养的重要保证,命题内容方面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这些教学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当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既注重不同学段知识的梯度关系,又注重各单元内部的整体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在整体中着眼局部,有序推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改变”主题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结合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后习题(如下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除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落实“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能力训练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演”“移”“编”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解释列举了“语文素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么一段话:“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际展开。”据此,刘真福先生在《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中认为应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用这三个方面来统摄所列举的各个具体内容,这样才较为全面、稳妥。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属于过程和方法范畴;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一、培养语文素养 ,掌握三维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 :“通过九年的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这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习惯于把一定的学习目标分解成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子目标,并逐个达成子目标。事实上局部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有的教师把“教教材”作为目标,更多地侧重于一些显性的知识目标。试想,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仅仅考虑知识,那在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又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假如不仅仅从知识与能力,还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形成,实现语文阅读中的三维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布卢姆在提出其学校学习的模式时认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着认知因素而出现 ,并且在教学中 ,情感不只是作为手段来促进认知教学 ,而且还作为目标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我们的小语界同仁也日益意识到 :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目的 ,真正的教学应是以情感为依托和手段 ,充分地、最完善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来考虑的,所以,语文课程目标又被称为“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体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贯彻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板块”;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的。这三个维度各代表一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都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是一对不能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小文 《课外阅读》2010,(7):121-12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本文结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从三个方面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指出一切阅读教学的实施都应该以这三个维度作为依据来设计。拟结合阅读教学,对三维目标进行相互渗透,从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8处用上了“整体”一词,焦点集中在“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我们教师如果能将课标所倡导的“整体”理念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就会产生整体效应,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具有价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出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等,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模糊不清的语文课程的目的问题。根据《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界定,多年沿用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语文知识体系似乎无法承受这一重任,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必然需要重新建构,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而这种建构又必然建立在对语文知识的本质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