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相关研究存在若干问题,当前的研究尚缺乏对整个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研究。为此,应从推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及完善职教教师教育的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构建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从专业化的角度结合中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来探讨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研究的总体趋势,也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上游体系,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从六个关键点发力:一是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提升培养培训体系的层次;二是注重协同创新,建立开放、协调、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三是加大对落后地区所需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四是确定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目标,通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把培养培训质量;五是建设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保证教师教育者的素质与投入;六是构建“互联网+”教师教育体系,以信息化助力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婧  冯锐 《中国教师》2008,(3):39-41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主要是由职前培养、任职培训和在职进修构成的三级体系,是一种封闭的、定向式和以终结型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由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来培养,同时,为了加强教师在职进修,在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培养体系外,形成了以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以及各级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重庆中职教师教育存在职前培养专业化不足,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统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为此,应加强中职教师的专门化培养,完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推动中职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国外职教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职教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教育机构专门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师资学位证书体系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化、强调教学素养形成与实践经验获得等特点。其启示在于:建立健全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规范职教师资生源标准,完善教师教育制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构建职前职后相沟通的新的教师教育体系焦作市是教育部确定的“职前职后相沟通”课题小组的牵头者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题小组的参与者。几年来,我市紧密结合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以抓好实验区工作统揽教师教育工作的全局,在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模式、内容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立和完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沟通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优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积极探索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最大限度的发挥师范院校的办学效益。1997年,市政府决…  相似文献   

7.
<正>徐国庆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项目化特征及其问题,提出了我国制度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并指出构建我国制度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应注意的环节。所谓项目化培训是以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项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教育在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后。关注的重点必然从以办学条件改善为主转向关注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教师教育面临大好机遇,改革势在必行。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新疆教师教育应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凸显民族教育特色,从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调整优化师范生培养结构和质量、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增强教师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城乡教师及民汉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梅州市中职教师教育存在职前培养专业化不足、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统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中职教师的专门化培养,完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推动梅州市中职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必须与教育实践互动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这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教育政策,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模式,调整教师教育体系,重新构建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职前、职后教育和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形式、体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定位关系到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师范)学院功能是:培养多方面的教育人才(学科教师、教育科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承担教育研究和服务地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和传递;社会服务。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应该是:直接培养学科教师和社会需要的各种教育人才;繁荣和深化教育科研;加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建立和出台我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为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研制中小学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标准和培养课程标准;建立教师培养的认证评估制度;对小学教师实行综合化培养;改革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国家教师培训的指导性规范。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教师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组织策略,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进而完善教师从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到在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是日本劳动厚生省所属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电子技术专业属大学本科层次,学制为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师资。本文通过对该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剖析日本职业师资培养的特点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着地位不高、专业化特色淡化、学科教育学师资短缺、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改革不深入且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等问题。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与会代表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策略。宏观上,要有制度创新和政策导航,让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真正融入国家教师教育体系中;微观上,举办院校要打通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的内部通道,在多学科肥沃的土地上壮大和提升教师教育,让教师教育真正融入非师范院校的综合优势中。  相似文献   

16.
刘益春  李广  高夯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61-64,54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从业者需要专门的情感、知识和能力等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不应是自发的,而应该接受专门的教育。教师教育主要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需要在管理体制、目标、内容和师资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在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中,省级教育学院有职后培训的优势,但在职前培养方面还需要积累经验。为了更好地创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四川教育学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法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传统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是世界上教师教育机构建立最早的国家,教师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世纪60年代法国大学开始真正介入教师教育。1991年后,法国在各大学区创建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将之作为全国统一的大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培养机构。法国教师教育大学化模式的基本特点在于:教师职前培养达成综合大学水准,教师职前教育与教师职后教育有机整合,从而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面向21世纪,法国针对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改进大学化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