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瑜伽认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度的,呼吸快而匆忙的人一定早逝,相反,呼吸缓慢,犹如在品尝空气的人,可获得长寿。这在动物界早有先例可循,猴子的呼吸频率极快,寿命却不长,而自古有“千年鹤、万年龟”的说法,它们以缓慢温和的长呼吸方式获得了长寿。  相似文献   

2.
网球兵法     
第六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相似文献   

3.
慕泽 《健身科学》2004,(2):24-26
石天基的长寿秘诀石天基,清代著名养生家,著有《长生秘诀》。该书从养心、房事、饮食、起居、天地乐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养心六常存: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体自健而寿命自可延长。”所以他首先对“养心”提出了六个常存:常存安静心,主要是指少嗜欲。他说:“深山穷谷中人多长寿者,嗜欲少而心常安静所致也。”常存正觉心,是说要以正胜邪,譬如日色当空昏暗自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觉悟。常存欢喜心,是指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能随意自适。常存良善心,是要作利于人,无损于人…  相似文献   

4.
一、传入我国的几种说法:篮球传入我国的时间,在中外有关的书籍中有不下于十种的记载和说法。其中最早的说法为一八九二年,最晚的为一九○九年,而传播人和介绍者与传入的地方和场所,也各有其说。例如:  相似文献   

5.
记得一本古书上说过这样的话:有见蚊睫而不见泰山者,有闻蚁斗而不闻雷鸣者。意思是说,有的人能察蚊睫(蚊子的睫毛)之微,而不见泰山之著;有的人能听见蚂蚁争斗的窸窣声,却听不到惊天动地的雷霆。从人的生理的角度,即从眼和耳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因司空见惯而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人对吃的态度。中国人喜欢长寿,认为寿是福之一种。即使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高,但有个长寿命却比什么都强。长生思想根深蒂固,这不算什么坏事,中国人因之而想出了各种长寿的办法。乌七八糟如性命双修、房内功法等东西不谈,吃补药的问题则不能不说。中国人很讲究吃,而且深信天下有长寿好药。从古到今,都有一帮寻觅长生不老药的人,这些人搞来的药大概就是补药。如果不是补药,皇上吃它干啥。中国的方士很多,干的活儿也都是尽献补药谄媚皇上。秦皇汉武都吃过这种东西,但都没有活长,算得上是个小讽刺。秦始皇活了不到50岁,汉武帝只活了60多岁。然而,皇上虽不长寿,但  相似文献   

7.
魏坤梁 《武当》2011,(6):30-32
近代武禹襄的太极拳古拳谱得自于河南舞阳盐店这一说法,被现代太极拳界的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没有异义、没有争议的历史事实。这一说法最先是徐震和唐豪两位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根据有二:一是《武氏家谱》和《永年县志》都记载武禹襄之长兄武澄清曾任舞阳县知县;二是李亦畲先生在《太极拳谱·跋》中有"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两年来,武术界曾对“武术”“武艺”“武勇”等概念进行热烈的争论和研究,实际上这就是对武术起源的研究,关于武术的起源问题,现在有各种说法:如有的人认为:“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人认为,“据甲骨文记载,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武术。”还有的人认为,中国武术是起源于少林寺,而“少林寺的武术则是起源于达摩。”又如有一些传统的拳种,自诩其起源古老,是“传自黄帝”,仿佛是起源的愈古就愈好。如何来看待这许多说法,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的道路究竟如何,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必奉承     
千金子骄人曰:“我富有千金,你何不奉承我?”贫者曰:“你有千金,与我何干,我何必奉承你!”富者曰:“我分一半与你,你该奉承我了。”贫者曰:“你只千金,你留五百,给我五百,我与你是一样,又何奉承之有?”富者曰:“我悉数尽送于你,你难道还不奉承我吗?”贫者曰:“你失千金,而我得之,你又当奉承我,我更不必奉承你。”长寿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说:“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西方哲人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相似文献   

10.
碧水垂钓,是许多人喜欢的活动。有的人认为:“钓鱼是为了吃鲜。”我看未必如此,至少不是主要的。而首要的是,钓鱼是一种颇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它能使人的身心强健。钓鱼活动是很辛苦的,跋山涉水,早出晚归,身体得到了有益的锻炼,意志更加坚强。初学钓鱼的人,往往是出于一时兴趣。却不知要想成为一名垂钓高手,还有许多学问呢!在这里想对初学者谈谈一些浅见,供参考。一、钓竿、渔线、渔漂、钩和铅坠的合理搭配是钓鱼成败的关键。有的人认为有了渔竿、渔线、鱼钩和渔漂就能钓着鱼了。可往往事与愿违。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好这几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钓竿一般要求“直”,且弹性好,应钢中有柔。渔线不要太粗或太细,一般采用能承受20—30磅的渔线。线要比竿略长一些,长  相似文献   

11.
太极一词,始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有至高、至大之意;极者,指尽头,有无限之意。太极,本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最初最高的实体。汉唐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其二认为它就是“无”;三是认为它是理或道。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争论,是这一传统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太极图是后于《易经》而出现  相似文献   

12.
黄文仁摘 《武当》2013,(4):59-60
想长寿——涌泉穴专家观点:经常按摩涌泉穴,能让您肾精充足、百病不生。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是脚底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  相似文献   

13.
任孝杰 《武当》2016,(4):25-26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佳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巨大损失。多年来,有很多太极拳师未获长寿,有的还不到70岁就辞世而去,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上的泰茂堂也许是上海男性百岁寿星中的“老大”了。出生于1902年4月的他虽然已是109岁的高龄,但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耳朵依然好使,腿脚也依然灵便,而且精神矍铄,看上去就像80岁左右的老人一般。秦老对穿着十分讲究,虽然时值夏末,他依然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衬衫,外套一件羊毛背心,看上去干净利索。老人认为,他的长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这是《老子》第十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也是我国养生家的“圣经”,几千年来指导无数追随此道者修为长寿。《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上面这段著名的养生“圣经”作如下解释。营魄就是魂魄。人的生命依赖它才能够存在,所以应该好好地保养它。魂静了人的志就不乱,魄安了人就能长寿。人的生命就是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精神和形体统一(抱一)了就能长寿。道家的养生之道主张形、神并举,但更重视养神。祖国医学也认为,情绪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这五种情绪经常缠…  相似文献   

16.
梁文义 《钓鱼》2008,(10):37-37
在盛夏骄阳似火之际,有的钓者认为鱼难钓,据我多年夏钓实践认为,也不尽然,不过钓者需要做好防暑措施,选好天时,占有地利,就能安然享受钓鱼之乐。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追求长寿者可谓多矣。但谁也未曾想到,长寿的秘诀不在三山海外,而在你自个儿的口腹之中。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人们多认为快乐不烦恼、多动少静养、吃素不吃荤能延年益寿,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快乐者不一定能长寿“笑一笑,十年少”,意指人常欢乐可延年益寿。然而,事情并非绝对如此。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叩·本托尔说:“不断有证据显示快乐的人总是高估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作用,他们不  相似文献   

19.
辽宁有一位102岁的长寿老人,一直靠种地为生。30多年来,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20多个孤残儿童,而老人自己的生活却十分清苦,至今还住在一幢简易的砖混房里,一日三餐也多是粗茶淡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老人的脸上绽放出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孩子们有困难,能帮,咱就伸把手呗。"岁月不知不觉会在人的脸上留下很多痕迹,有的人随着时间推移有了一双麻木的眼睛,有的人多了冷酷的嘴角,有的人留下满目的颓废,有的人呈现出一脸风霜。时间会慢慢改变我们的容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多年带队比赛中有过不少经验教训,我认为,以孙子的思想精华为武器对一些典型战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和丰富篮球比赛的指挥艺术。 “重守”是取胜之本 孙子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可胜者守也” (形篇)。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良将一定首先创造不被对方战胜的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抓住对方的弱点掌握战机而胜之;不被对方所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防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