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日,中国足协展开打击足坛假新闻行动。据报道,中国足协新闻办公室7月28日宣布,“足协”于26日对涉嫌在国奥队参加奥运会预选赛期间,报道舒畅和李蕾蕾欲退出国奥队假新闻的《无锡日报》、河南《大河报》等5家报社和记者,作出“停止报社和记者采访中国足协主办的所有比赛的资格”的决定。“足协”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足协”是否有权处罚新闻媒体和记者,“足协”的处罚决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  相似文献   

2.
7月26日,中国足协作出“体足字(1999)302号”的《处理决定》说,“奥运会足球亚洲预选赛第七组第二阶段比赛发生了以‘舒畅、李苗苗扬言要退队’为主要内容的假新闻事件”,“因此,中国足协新闻办特就此事作出如下处理:一、上述报社必须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对国奥队和舒畅、李营蕾的致歉信,以消除影响。二、上述报社必须对有关责任者作出严肃处理并上报中国足协新闻办。三、在有关报社未能做到以上两条期间,足协新闻办将停止《成都商报》、南京《现代经济报》、《杭州都市快报》、河南《大河报》《无锡日报》这些报社和记者采访中国足协…  相似文献   

3.
2002年对于广大中国球迷来说 ,无疑是一个苦涩、沮丧的开局 :由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足协在电视转播价格上没有达成协议 ,所以至今无缘收看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电视转播。更有甚者 ,中央电视台为了逼中国足协就范 ,居然连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新闻也不予报道。这是中国开展足球职业联赛以来的第一次。众所周知 ,中央电视台在国内电视传媒界向来以“龙头老大”自居 ,吃惯了免费的午餐 ,自然不想多掏钱来购买足球甲A联赛的转播权。所以 ,当中国足协根据国际惯例 ,要求央视出资800万人民币买断中国足球甲A比赛的转播权、报道权和集锦权时 ,…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9日下午6点,部分在京主要媒体的记者,应邀来到中国足协二楼会议室参加通气会。让记者们奇怪的是,在足协罗列的被邀新闻单位名单上,却没有国内著名足球媒体《足球》报。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担任体育记者以来,最值得回味的二十天。主动出击争名额去年9月3日,中国奥林匹克足球队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取胜朝鲜队,获得第25届奥运会足球亚洲区六强决赛权后,本报便着手准备派人随队远征吉隆坡。 10月,向国家体委宣传司、中国足协正式提出申请。但中国奥运足球队获得预选赛出线权后,先后有46家新闻单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僧多粥少”,没有这么多名额。这期间,正逢4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分别在南宁和广州举行。国家体委的两名宣传司长、两名新闻处长,分别带队亲临“两广”,申请报告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6.
按新闻价值大小安排多个事实□黄晓钟[原文]狠抓训练调整赛期中国足协宣布系列举措本报广州今晨专电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昨日正式召开,中国足协推出了系列举措。据职业部主任马克坚透露,由于是胀国家队备战5月份世界杯外围赛,甲A、甲B联赛将提前到3月16日和3月1...  相似文献   

7.
04年1月18日,上海市法学会、《新闻记者》杂志和新文汇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了“中国足协与足球报相关事件法律评价”理论研讨会。来自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律师等20余人参加会议。2004年1月,《足球》报刊发《国资委狙击中国足球》一文后,中国足协认为该文没有任何正式来源  相似文献   

8.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  相似文献   

9.
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同小异地出现了。但署名竟是报社某记者的大名。后经打听,才知道这是报社记者从通讯员的来稿中获得信息后,不顾路途之遥,又专程到工厂调查采访了一天写成的。  相似文献   

11.
如今 ,从事足球报道的记者都有一种相似的感受 :这几年足球新闻的采访变得没以前那么单纯 ,难度也相对增加了。究其原由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足球报道中“买断”现象越来越多 ,造成新闻传播渠道不畅通 ,以致许多媒体的足球记者采访无法深入 ,不少记者甚至连接触被采访对象的机会都少得可怜。所谓“买断” ,“买”是指有偿采访 ,“断”则是新闻垄断。在体育界 ,足球职业化改革先行一步 ,大量金钱开始流向足球圈 ,搞足球和踢足球一夜之间成了赚钱的代名词 ,不少足球行业协会的官员、工作人员、教练员、球员突然变得富有起来 ,不少人受金…  相似文献   

12.
抢发新闻是每个媒体人在职业生涯中所追求的,因为“新闻是高度易腐的商品,而陈腐的新闻缺乏吸引力”。①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上,抢发新闻的例子有很多,那么笔者为何讨论新闻的迟发与不发呢?  相似文献   

13.
足协的"封杀令"与媒体的采访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飞 《当代传播》2004,(2):65-66
2004年1月7日,广州《足球》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署名广哲》,文章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而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 1月9日,中国足协发表声明,广州《足球》报的报道“严重失实”,给中国足球和国资委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中国足协决定:一、要求广州《足球》报要澄清此事,并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其恶劣影响。二、从即日起,中国足协取消广州《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  相似文献   

1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39):12-12
徐明:酝酿中国足坛大改革 由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徐明在幕后推进的中超委员会会议10月18日落幕,中国足协与各中超俱乐部达成五点“共识”,中国足坛的改革,至少向前迈出了一步。 徐明是酝酿此次改革的关键人物,10 月17日,在“国安罢赛风波”余波未平之时,他以个人名义,发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亿万球迷看不到足球甲A联赛的窘境终于到了尽头——旷日持久的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足协就甲A联赛转播价格的谈判大致底定,央视将在韩日世界杯赛之后转播甲A联赛。 央视与足协在这场“价格战”中可以说没有赢家,甚至可谓“两败俱伤”,准确点是“三输”:球迷没能欣赏甲A联赛除揭幕战之外首轮全部比赛,对足协与央视怨声载道;足协不单失了球迷之心,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改革会议新闻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里有新闻吗?当然有,而且有含金量很高的新闻。在我国,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会议就是世界各媒体关注的焦点,境内外记者往往为多争一张入场券而费尽心机。媒体受众爱看会议新闻吗?我曾为此作过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市县、乡镇的干部是经常要看会议新闻的,他们需从中了解上级工作的部署、指导思想及实施意见。那么,普通百姓呢?他们虽不像干部们那样经常看,但对重要会议同样十分关注。党的十五大、去年“七一”江泽民总书记作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注定将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多事之年。在经过十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洗礼之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后甲A时代,也即所谓中超时代。2004年5月15日,中国足协“隆重”推出的首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天津泰达足球场正式拉开帷幕。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女子足球预选赛、2006年世  相似文献   

18.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本来就是用事实说话的,何来“真话”、“假话”?确实,新闻讲究真实,但“真实”,不等于是“真话”,你用的事实说明一种什么观点,这里就存在一个真话、假话的问题。比如,同样一场足球比赛,你可以说他踢得好、精彩,也可以说是糟糕、糟透了,不同记者报道所得结果常大相径庭。这里的结果与观点,有不同记者不同看法之别,也有敢不敢讲真话之分。例如,前不久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说了一通话,提到中国足球的症结是“气不如人”,按一般的惯例或按长官意志,上方怎么说就怎么去顺从,即可。但4月13与14日,《新民晚报》体育新闻版先发了一则言论《说“气”》,又发了一  相似文献   

20.
改革会议报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已经成为各级新闻单位最头痛的问题。有的城市新闻单位会同市委有关部门出台了改革会议报道的文件,久而久之也无济于事。其实,究其原因,老总们发愁的不是取消会议报道,因为会议中有大量的新闻,关键是没有好的稿件,交上来的稿件不是空洞无物就是长篇大论或是一般套路。笔者认为,改革会议报道的实质是对会议消息进行“再创作”,你的会议报道改革了、生动了、好看了,抓住领导和群众的结合点了,不愁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 1.只有领会会议精神、分析其实质,才能搞好“再创作”。可以这样说,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是记者走进报社的“第一课”。大多数报社把新分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放到采访部去锻炼、去摔打。而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恐怕又是每一个新任记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经常是这样,一个会议下来,各级领导说了好多事,研究了好多问题;有的领导一讲就是洋洋洒洒两个多小时,上万字。有时,开了一天的会,连记者都糊涂了,这个稿怎么写,摊开稿纸无从下手。而此时报社又在催稿,等着明天见报。这就需要记者领会会议精神,分析会议实质,弄明白这个会议主要说了哪些问题,哪些是会议的精髓。作为记者,只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偷懒,不中间逃会,多交流,才有可能把会议的中心抓住。如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