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产学研结合共同体是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组织新的发展,它具有组织边界模糊、权威核心带动、组织形式虚拟、资源能力互补、收益和风险共享等特征.在构成上,主要由核心团队、辅助团队、外部合作团队构成.产学研结合共同体对于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兴和成熟产业中企业对学研方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对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针对基于产业背景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不足,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比较分析两类产业中企业间随机两两配对与学研方开展合作RD的博弈过程,并采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理论命题赋予相应的参数数值逐一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并与合作成本呈负相关而与市场风险因子、合作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在两类产业技术水平一定、合作创新收益相当的情况下,成熟产业中的企业更容易与学研机构开展合作。最后提出了改进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现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是中观层次的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应当按照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中的分工作用和资源优势,实现创新主体的建构。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也是生成知识产业的过程。因此,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互补性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收益模型,对知识互补性转化为现实协同创新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论证了产学研最优劳动资源的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阐释了产学研异质组织之间实现有效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超网络方法设计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协调网络和产学研合作网络,构建了基于金融资本和中介作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超网络均衡模型。首先将超网络中社会关系水平、协调度和合作水平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基于关系价值最大、协调成本最低、协调风险最小、合作收益最大、合作风险最小和成本最小偏好下的多目标最优决策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求解产学研协同创新超网络均衡,并分析了均衡条件与意义;最后,基于社会资本和中介的调节作用给出产学研协调创新实现超网络均衡的框架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集对分析法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为产学研合作创新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经验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合作模式和机制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采取的几种创新模式,提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创新成果的应用,即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行为.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现状及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在全国居于前列,产学研政策体系已构建起来,但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产学研合作发展需要的问题,需从组织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财税金融支持创新和人力政策创新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本研究对经济发达省份产学研合作政策完善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环境中,供应链企业间进行协同创新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供应链企业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是其进行有效的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对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及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企业间基于知识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当知识共享风险过大时,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难以发生;当知识共享风险较小时,企业才酌情考虑协同创新相关事宜。最后,本文主要就如何规避知识共享中的风险进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C9联盟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专利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活动进行计量分析,探讨我国高校专利合作的主要特征与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与其衍生企业、所在地周边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共同构成了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主体部分;高校的专利合作行为大多属于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较少;清华大学与富士康集团的专利合作案例表明,高校与企业应发挥各自在协同创新链条上的长处,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进行协同创新中,企业(产方)一般处于主导地位,且对其研究的假设通常也是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引入公平偏好理论,建立横向公平偏好和纵向公平偏好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模型,并分别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不同状态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企业主导下的利益分配模型主要受到纵向公平偏好的影响,且伴随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研方)公平偏好程度增加,企业产出和产出分享系数提高显示了公平偏好对于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风险研究框架,总结出6类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即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分配风险。引入协同效应为中介变量、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运用SEM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①6类风险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②协同效应在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③动态能力显著调节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共享则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其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知识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7.
依据平台经济理论,提出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围绕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提供方、内容服务方、应用服务方、网络运营方、终端用户等平台创新主体,分析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受到的市场需求拉动力、市场竞争压力、技术推动力、利益驱动力、战略引导力,构建基于平台经济的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动力模型;借鉴博弈思想,分析平台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有效性;最终提出数字内容平台产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主体结构、合作过程和体系演化的复杂性,并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对接途径。设计多主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助于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演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次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府监管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资源共享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假设,建立政府-企业-学研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资源共享行为的内在决策机理。通过分析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成本与收益情况,探寻影响双方资源共享的关键制约因素,给出不同条件下各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利用三维立体图阐释策略演化路径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角度构建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合作联盟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企业策略选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接着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不同参数对企业协同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企业协同创新收益高于“搭便车”收益和投入之和时,联盟才能达到协同创新的稳定状态,政府实施惩罚和补贴政策会促进协同创新联盟的形成;利益分配比例、投入成本系数、知识转移效率均对企业策略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