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庄子》音韵和词义修辞格的使用特点,指明汉译英实践中音韵和词义修辞格一般的处理方法,结合中华大文库译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格处理。通过分析译本中双声、叠韵等音韵辞格的翻译及比喻、夸张等词义辞格的翻译,指明译本处理音韵和词义辞格时的特点,及其在实现译本整体翻译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庄子》音韵和词义修辞格的使用和汉译英实践中音韵和词义修辞格一般的处理方法,结合汪榕培的《庄子》全译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格处理。通过分析译本中双声、叠韵等音韵辞格的处理及比喻、夸张等词义辞格的处理,指明译本处理音韵和词义辞格时的特点及其在实现译本整体翻译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戏剧之一,其精深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入选《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介的中国的重大文化工程。杨译本并未拘泥于原文中的语言形式,以自然流畅的英语再现了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魅力;综合运用音译、直译、意译、译注、泛化、省略等多种形式,传神地传递了原文中的文化内容。杨译本和其他译本应取长补短,归化异化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翻译策略应是《长生殿》未来重译的新路径,这对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梳理《庄子》主要英译本及其特点,分析原著句式修辞格的特点及汉译英实践中句式修辞格的一般处理方法。采用案例法分析汪榕培译本中排比、对偶、错综等修辞格的翻译。译者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格式和修辞效果相似的排比、对偶等辞格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而对于辞格连用的句子及难以在英语中再现的修辞格如顶真、错综等采用释义或转化为其他辞格。指出这些译法在再现原文的文学特色和思想内容中的作用,分析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在实现译本整体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易》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奥玄思,是一部艰涩、难读的古代典籍。大中华文库《周易》英译本通过补充原文缺失成分、显明爻位关系、具体化人名与地名的手段实践了明晰化策略,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可读性与可理解性的译本,这是大中华文库《周易》英译本的突出特点。研究在对译本中的明晰化策略进行归纳与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周易》英译中的明晰化从汉英双语转换角度为明晰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的语料,深化了明晰化研究;二,明晰化策略是产生清晰明了的可读性译本的必要手段。研究首次指出:明晰化可作为中文典籍英译实践的一种指导性策略,以此助推中文典籍走向英语世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中华文库《孟子》英译文本与原著的细致比读,发现该译本存在一定的翻译问题和误译现象,并从翻译批评的视角分析了其逻辑、句法以及词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和建议,也期望典籍翻译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中华文库》作为实施"中国文化外译"国家宏观文化战略的重大译介工程,受到译学界的高度关注。论文针对译学界对该工程的某些质疑,就《大中华文库》对外译介工程的重要意义与多重价值进行了探讨,进而结合《大中华文库》的译介与推广,就中华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一门艺术,辞格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根据英语修辞的特点,可从翻译的角度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本文讨论了语义修辞格和结构修辞格的不同,针对这三类修辞格的特点,就如何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作出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9.
试图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黄帝内经》中修辞格的翻译,并以此解读李照国《黄帝内经》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许子瑢 《考试周刊》2014,(4):11-12
英国作家哈代的《苔丝》闻名于世,其译本更是很多。作者详读了吴笛教授译本和郑大民教授译本后,因对这两个译本颇感兴趣而做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英译汉译文四字格的使用、英文修辞格头韵的汉译、英译汉转性译法的使用和英译汉增词译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实践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翻译的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可译、较难译(亦可译亦不可译)、不可译三种类型。通过英汉修辞格之间的比较研究,显示在翻译实践中分别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则是对以上三类辞格恰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一门艺术,辞格的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英语修辞格从翻译的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本文针对这三类修辞格的特点,就如何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3.
头韵是英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音韵修辞格之一,具有鲜明突出的音响效果和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而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头韵修辞格,因此翻译时须采用辞格转换译法以保留英语头韵的修辞魅力。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的译本为蓝本,分析了译者们使用的多种转换辞格译法,并发现比起音韵修辞格转换译法,译者们更多的是使用结构修辞格转换译法。  相似文献   

14.
汪榕培教授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3个译本入选为《大中华文库》丛书,译者个人翻译选择与国家翻译实践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译介传媒。本文通过梳理汪榕培"传神达意"整体性翻译策略在对应的诗歌类型文本译介方面的两种翻译动态,即"‘达意’以‘传神’"与"‘传神’即‘达意’",呈现进一步探索"传神达意"翻译两要素间交互功能的整合思路,以期推动深入发掘"传神达意"译介思维及其借鉴与影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修辞格是英语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按照其不同特点,可将修辞格分为三类:语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和音韵修辞格。明喻、隐喻、类比和讽喻都是语义修辞格中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辞格,体现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极易产生混淆。另外,四种辞格彼此之间又存在细微差别,正确把握这些差别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和翻译能力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技典籍《天工开物》英译者王义静、王海燕和刘迎春教授进行访谈,本文探究了《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之《天工开物》英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翻译该部科技典籍的几个重要因素,并邀请三位译者对科技典籍和《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丛书的翻译和出版进行了评价。希望本访谈能够对国内译界开展中国典籍的译者研究和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红楼梦》于1999年由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英译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完成,用以对照的汉语原文由出版社编辑提供。此书精美典雅,庄重大方,曾获国家图书大奖,堪称《大中华文库》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从翻译角度,说明该书的前勒口、版权页、总序、前言、正文等方面存在的错漏之处,并借此说明我国典籍外译在走出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界定论文所讨论的古典诗歌与散文的范围,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修辞格差异的不同形式,结合古典诗歌和散文的经典例句分析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句式修辞格的具体处理方法,指出对于两种语言中差别不大的修辞格,可以采用直译、直译加注的方法;对于差别较大的修辞格,则需采用释义、归化、切分或综合使用数种译法;对于汉语特有的修辞格,如顶真、互文、变文等辞格,则需舍弃原文的形式,尽力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姜濛  云红 《科教导刊》2020,(1):25-27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贯穿中医典籍的重要概念,不仅体现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中医理念,也体现在其语言所运用的对偶修辞特色。本文通过对比《伤寒论》两种不同译本中对偶修辞格的英译,分析探讨了适用对偶修辞的英译方法。研究发现,为了保留对偶修辞格句式匀称、工整的表达效果,英译时可以选择同样整体、流畅的句型,适用的英译方法包括:(1)保留对偶辞格;(2)用连词衔接;(3)并列串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以大中华文库汉德对照版《离骚》的译文为例,分析译者如何平衡翻译过程中的"得失"及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探讨译文是否充分传达了原语适当的词义和最大程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