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英汉称谓语及其文化蕴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称谓语存在着许多相似性与差异,文章从英汉称谓用语、禁忌、委婉语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以期挖掘出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配偶间称谓时无法避免"对等空缺"的尴尬.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究英汉配偶称谓的深层文化蕴涵,对某些配偶称谓及其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翻译方法,并指出用语用原则来指导英汉配偶称谓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铮 《考试周刊》2011,(71):31-33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称谓的差异,进而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和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分析产生中西方称谓语差别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宋小雪 《考试周刊》2008,(51):71-72
本文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基础,从提问、评定和口语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在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用语中的应用,并认为教师适当遵循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沃尔夫共同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理论,该理论重在研究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称谓语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于称呼他人的人称指示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通过对英汉称谓翻译的对比,本文总结出英汉称谓语用语的不同,体现他们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广告语的英汉互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受到特定的语用目的约束。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广告用语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即语用言语失误及社会语用失误,并针对这些失误提出广告用语的英汉互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金丽 《怀化师专学报》2011,(12):100-103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深谙礼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寻求如何合理运用礼貌策略来创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基于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对一些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进行研究,分析他们是如何运用不同礼貌策略来减轻面子威胁,满足学生面子需求的。研究表明恰当运用礼貌策略有助于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探讨中美称谓用语的差别。内容主要包括中美对家属和亲戚的称谓差别,对老年人的称谓差别,中美称谓用语的严肃和幽默之别,称谓用语体现的直接和含蓄的差别,以及称谓中平等观念和长幼观念。通过称谓用语的比较展现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将英汉动物用语隐喻中映射的相互关系归纳为重合、集中相交、分散相交和平行四种,对英汉动物用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中英动物用语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人体词对抽象域(称呼域)的映射,这个层面体现人体词称呼语的隐喻化方式及特征。通过归纳总结、分类、分析、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人体词“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法,有助于揭示其隐喻认知过程,以及英汉语中关于“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人体词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意义的各自特色。  相似文献   

12.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Brown&Gilman(1968)认为权势差别存在于一切社会制度中,它决定着交际中对称呼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称呼可以显得礼貌,从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但是由于不同文化构成权势、对等的因素不同,对面子礼貌的解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称呼规则。本文从权势对等及面子和礼貌角度对日英汉三种语言在称呼使用频率、使用方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呼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英语语言里的一个重要语言形式,具有形式和形象多样化的特点;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对等,而非简单的形式对等。应用功能对等理翻译英语阴喻的方法有:对等地借鉴形象相同或不同的汉语阴喻,对等地借鉴汉语明喻,和对等地用主体;要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对等翻译;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前提下,选择形式更对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美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通过从语音、死亡、称谓、隐私等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其不同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内涵,能深刻地了解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称呼语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称呼语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讨论了影响两种语言使用的因素和礼貌准则。  相似文献   

17.
英汉称呼语中都存在模糊语现象,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交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的现象,发现模糊语在汉语称呼语中使用较多,主要表示尊重之意;丽英语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汉文化的礼教思想、家庭结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称谓形式虽然没有汉语称谓形式那么复杂,但使用起来却也非常讲究,因为它反映的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民俗。只有熟知这些习惯、选用得体才能在英语社会特定的语境中将汉语特有的称谓形式转换为规范的英语称谓形式。  相似文献   

19.
黄刚 《高教论坛》2005,(6):67-69
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和队伍结构尚须完善,加强高校英语师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从职前培养抓起,我国高校英语师资培养应走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且将国外培养中、小学优良师资的“4 2“模式的理念借鉴、延伸至高校英语师资的培养上来.文中还提出了一个稳步推进的高校英语师资近、中、长期培养目标模式.应克服以往我国英语教师培养方式上的弊端,创造条件强化教师学员实践及学术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师学员的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增加教学见习、实习以及学术科研的考核权重.要勇于探索和创新,使我国平稳步入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英语习语往往有着极强的文化特色,如何合理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决非易事。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认为其比较适用于两种习语的翻译:1)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吻合;2)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表达形式不同,但所承栽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两者互译,能达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既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习语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文化习语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