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2015年8月,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和科学技术评价院发布《2012年度韩国技术水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以韩国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列出的120项国家战略技术为对象,比较韩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差距。评估结果表明,韩国的整体水平位列第四;中国的整体水平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67%,技术差距为落后美国6.6年,落后韩国1.9年。  相似文献   

2.
韩国政府机构的各类技术水平评估具有共性特征:目的是评估韩国各领域中长期研发计划中的核心技术,了解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差距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战略,为国家制定中长期研发战略和投入优先顺序提供依据;主要评估对象为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韩国;评估内容为技术水平、技术差距及其原因等;评估方法主要是德尔菲法和论文/专利分析法。以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为例,其每两年一次对国家战略技术进行技术水平评估,实施体系由运营委员会、评估委员和综合支撑小组构成,采取选定核心专家实行5年任期制,增加活动力、技术力指标和活跃度、吸引力指数等改进措施。研究得到对我国改进和完善技术水平评估方法、健全技术水平评估体系的启示:通过相关立法为技术水平评估、技术预见提供依据和法律保障;定期、长期开展国家层面技术水平评估和监测;关注技术水平前瞻评估和评估方法优化改善;加强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评估结果信息公开共享等。  相似文献   

3.
市场缺陷是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技术进步问题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从整体情况看,除个别领域的部分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能够大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绝大多数行业及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都还落后于国际水平,很多甚至还有相当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全球新冠疫情与逆全球化等大变局冲击下,我国产业技术链面临巨大风险。识别产业技术链风险,需要基于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基于技术差距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技术水平差距、技术价值和可替代性”三维度的风险测度模型。选择芯片领域3大环节、共15个主要技术为样本,443285条发明专利数据,测度中国内地、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五国(地区)芯片产业技术链的结构、运行情况、面临的风险及多阶段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芯片产业技术链的风险指数最小,中国内地面临的风险最大;美国在IC设计环节、日本在IC制造环节的风险指数长期处于最低位置,韩国和欧洲在各环节均面临一定风险,中国内地在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大。研究丰富了产业技术链风险的理论内涵及测度维度,基于发明专利数据的全量化测度方法,为全面开展产业技术链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研究结果对国际技术形势研判、产业链风险预测和排查、提高产业技术链韧性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中国创新指数排名稳中有升,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排第19位,比上年上升1位。美国具有雄厚的创新资源和优异的创新绩效,仍为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日本和韩国继续领跑其他亚洲国家,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4位。瑞士整体排名滑至第3位。以色列表现突出,由上年的第11位升至第5位。瑞典、芬兰、荷兰、丹麦、德国依次占据十强的后5位。在金砖国家中,我国创新能力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的技术状况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需要从多方面来加以刻画,从总体上看,我们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但多是非生产性技术,在最具有经济和生产力意义从而能从根本上标志一国技术水平的生产技术上还处于整体落后的阶段,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都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我们在传统产业上的一些产品虽然从产量上达到了世界领先甚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4,(12):31-37
基于5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19902010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多阶段可变规模报酬算法估计了世界生产前沿,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产业技术的距离变化趋势,勾绘了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研究表明:美、日两国代表了世界产业技术前沿,韩紧随其后。相对于美国,我国的生产水平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但与世界生产技术前沿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这一追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19902010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多阶段可变规模报酬算法估计了世界生产前沿,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产业技术的距离变化趋势,勾绘了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研究表明:美、日两国代表了世界产业技术前沿,韩紧随其后。相对于美国,我国的生产水平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但与世界生产技术前沿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这一追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19901991年的距离遥远阶段、19921991年的距离遥远阶段、19921994年的距离快速缩小阶段、19951994年的距离快速缩小阶段、19952001年的距离中速缩小阶段和20022001年的距离中速缩小阶段和20022010年的距离接近阶段。按此追赶轨迹,我国大致可以在2018年达到韩国目前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的边际产出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学 《预测》1993,12(3):52-55
以投入产出的观点来分析,经济的增长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投入劳动力的增加;第二部分是投入资金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投资等;第三部分是技术进步,包括科学技术成果的采用,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正确估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出科学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主要国家专利机构的专利数据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跨国专利(transnational patents)概念,以避免在利用专利数据进行国际技术比较中"本土优势"的影响,客观评价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相对技术水平。构建跨国专利比例指标,对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入专利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比较优势。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专利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中国在电池及电池控制技术领域存在比较优势,而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存在明显的比较劣势,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机技术的研发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主要为技术领先、技术控制和技术转让,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则主要为技术学习、政府扶持和后发优势.中国企业经营技术提升战略的内涵在于: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走出去"通过合资、并购、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快速提升技术水平.在中国跨国企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学习改进和形成后发优势的同时,促进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并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发投入行为能客观反映企业创新活跃程度,进而反映产业或国家的创新能力。基于欧盟产业研发投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制药和生物科技高研发投入企业特征,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印度7个国家的制药和生物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制药和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虽然增长迅速,但是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依然被美国、日本和欧盟所统治,中国高研发投入企业在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覆盖率非常低,在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上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在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中国已经全面落后于印度。为了解我国制药和生物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现状,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技术水平评价作为制定研发投入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KISTEP)每两年一次以国家战略技术为对象实施技术水平评价,其评价结果得到广泛认可。考察韩国技术水平评价实施情况,为我国开展技术水平评价工作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参考。通过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从评价实施机构和历程的纵向、横向两方面梳理韩国技术水平评价的实施情况,从评价方法完善视角分析总结韩国技术水平评价方法的实施经验。韩国通过立法保障评价工作定期且长期实施,建立评价结果相关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形成自身特色的技术水平评价体系,有助于我国改进和完善技术水平评价方法,健全技术水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水平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两国的创新水平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高,PCT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专利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存在短板。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国际化水平高、分布合理,基础层发展扎实,技术层发展平稳,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基础研发能力可以支撑应用层的长期发展。进一步比较两国的创新潜力发现:中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短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可以在专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人工智能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4.
邓宗兵  李莉萍  王炬  曹宇芙 《资源科学》2022,44(5):1009-1021
探究不同技术水平下工业生态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实现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本文在考虑地区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共同前沿理论,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从无效率根源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检验了工业生态效率损失根源和外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共同前沿下的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由2008年的0.589上升至2018年的0.603,依然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②中国地区工业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内陆经济区明显低于沿海经济区,其中5个内陆经济区与全国最优技术水平存在30.0%以上的技术差距。③无效率分解发现,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为高管理无效低技术无效型,其余经济区及全国为低管理无效高技术无效型;30个省(市、区)无效率类型各异,但主要由技术无效率所致。④经济水平、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全国工业生态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外商投资有抑制作用;环境因素对八大经济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明显不同,其中北部沿海区“波特假说”成立、长江中游和西南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本文可为探寻工业生态效率提升路径提供新视角,为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传统汽车领域我国落后发达国家近二三十年,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与其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差距相对较小,有机会在该领域获得重要席位目前,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在我国抢滩占点,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并为了建立自己的技术保护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校技术转移动力的主要因素包含利益、技术水平、技术导向、技术流转阻力和其它因素。本文分别对利益、技术水平、技术导向、技术流转阻力和其它因素给出了定量评估模型,并给出了测量高校技术转移整体动力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芯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探索各国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创新模式,以期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聚类和共现等方式识别出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然后对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竞争演化和技术距离进行分析,归纳不同国家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得出:(1)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和法国,具有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2)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前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美国瓦特洛电气公司.(3)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日本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美国明星企业更替更频繁,韩国企业专利布局范围更广泛.(4)不同国家芯片制造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偏重模仿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相结合,韩国企业注重突破式创新,美国企业以突破式创新为主、模仿式创新为辅,中国企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为辅.最后对中国芯片制造技术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明星企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从制度设计层面加强对中国薄弱领域的重视,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结合中国情境和自身实际、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和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发表了其2005年度报告,报告涉及美中经贸关系、中国的技术发展及其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中国军事力量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中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中国对媒体和信息的控制五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50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21-1028
 基于全要素方法,充分考虑到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1-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共同技术率(MTR)”指标衡量中国区域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还存在巨大的节能增产空间;从区域技术差距视角来看,三大地区差距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实现了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的98%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23.3%和30.3%的改进空间。当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三大地区能源技术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制药机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制药机械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我国的制药机械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想取得制药机械产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解决制约制药机械技术水平发展的因素。对此本文对我国制药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策略,旨在使我国制药机械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