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当今世界大规模的企业间参股、控股、购并浪潮及我国广泛组建企业集团政策选择的现实思考,通过分析我国法律对竞业禁止制度尤其是竞业禁止行为主体与行为种类制度的规定,对我国《公司法》第61条第1款做了检讨。并依据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存在价值的竞业禁止的概念进行了重述:即法律所禁止的对竞业经营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司人员在任职期间或者离职后的一定期间内,非经公司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同意或授权而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同类的营业的行为,以及在公司内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故意损害公司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2.
查处冒充专利 ,是专利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社会监督、群众举报是专利管理机关发现冒充专利行为的重要渠道。冒充专利行为侵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公众利益 ,专利管理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保护公众利益。因此 ,查处冒充专利不可能像处理专利纠纷那样 ,实行不告不理的制度。专利管理机关像其他一切行政机关那样 ,对依法由自己管辖的领域要主动管理 ,可以说 ,查处冒充专利既是专利管理机关的权力也是它的义务 ,专利管理机关有权力也有义务对辖区内发生的冒充专利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但是因受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3.
《中津法律大辞典》指出,违约行为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合理拒绝或者不履行合法和强制性的合同义务,即完全不履行根据合同应负有的任何义务”。简言之,违约行为就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不法民事行为。而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人才属于稀缺资源,且流动性较大,如何有效防止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流失,已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竞业禁止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保护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还存在法律界定不够明确、范围不清、立法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在不断完善竞业禁止制度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技术秘密权与劳动者择业自由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平衡二者的利益.以实现竞业禁止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立法现状学术界对《合同法》颁布前我国法律有关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定,在定位和评价上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我国民事立法己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之规定强调了民事行为在无效或被撤销情况下的过错方的赔偿责任,反映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本质内含。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并未确立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之规定只是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规定,而这两种民事行为在我国民法中具有其特定内涵,只能将这些情况下产生的民事责任视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定只能体现为“非完整意义上的缔约过失责任”或“不完备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笔者也赞同将我国这一时期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状况,定义为确立了“不完备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或者是“非完整意义上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案件是指负有行政特定责任的行政机关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没有对行政相对人大申请的特定行政职务上要求没有履行的案件。行政不作为案件的特点是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行政职务导致相对人的权益受到损失。行政相对人从被动的地位变成了主动的原告地位。法律地位的变化相应的程序也发生了变化。这类案件的审理的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也个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逃避社会责任状况仍较严重,已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原因可以从历史、法律、经济、政府管理和文化层面进行分析。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民营企业自身觉醒,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地启发和培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引入西方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弱化内部人控制效应,限制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左右公司决策决策经营的行为,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9.
论证券内幕交易行为蔡永民证券内幕交易行为是证券欺诈行为的一种,是内幕人员或者非内幕人员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发行和交易的行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证券业的发展,证券内幕交易行为屡有发生,故有必要对其涉及的法律问题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董事的离任义务是相对于在任义务而言的,是指董事离任以后应当承担的义务.董事离任义务的前提是董事曾经担任公司董事这一职务,也即曾经被赋予在任义务,与在任义务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董事的离任义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的利益而对董事离任台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依照具体法律或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违背法律原则,依据有关政策,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运用非强制手段,获得相对人同意或协助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为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在日益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行政机关决不能任意地实施行政指导行为.李  相似文献   

12.
<正>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法律主体之间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社会关系被法律规范调整之后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部是由这个法律部门对特定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而使这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化。 会计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会计活动中发生的受会计法律法规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它是会计主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冲突频繁发生.竞业禁止既是保护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手段,又是导致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有效的路径选择是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从适用主体合理、保护对象合理、限制期限合理、补偿给付合理等方面对竞业禁止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司作为市场的运行主体,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个公司能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一个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董事由于在公司中地位的特殊性其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而强调董事的忠实义务则更能够使董事忠于公司并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从而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将阐述董事忠实义务的理论基础和具体体现,并为今后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知识产权运用的一种新手段,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结合在专利技术产业化和抢占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专利权人价格歧视、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联合抵制、专利联营等专利权滥用行为从而导致大量的法律纠纷。技术标准专利权滥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利权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专利行政管理机关的默许以及法律规范的相对滞后,亟需从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完善两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犯罪记录制度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登记、保管、查询、披露、封存以及消灭等与犯罪信息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犯罪记录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犯罪记录制度的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履行其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对雷士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在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关系治理可以成为现阶段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一种需要“集体行动”方能发挥最大效用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发生了侵害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并且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协调起来形成联盟。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是与企业具有正式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为此,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纳入到正式制度安排时,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不是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相同性质的范畴。公共利益是一种社会秩序,是一种促进社会全部主体参与利益分享的秩序。它为所有社会主体所需要,而又不被任何社会主体所独占。在过去的社会,公共利益表现的是利益分配的等级秩序。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是一种社会主体平等参与利益分享的社会秩序。今天的法律并不是保护某种特定主体的特定权利的工具,让社会全部主体的利益需要得到实现才是现代法律的精神。因而,公共利益是促进社会全部主体享有各自利益的秩序,使社会全部主体共生共荣才是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公共场所管理人和公共活动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风险社会下,该制度的目的是以极为广泛的注意义务形式,赋予众多潜在的受害人更多的救济机会。透过学者的观点和相关司法文书,安全保障义务范围的认定标准共有"要素叠加"标准和"行为+程度"标准。在责任普遍化的情形下,为平衡经营者等与相关主体的利益,对安保义务范围的认定,应采取司法审判中体现的"行为+程度"标准,而非"要素叠加"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