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代戏曲鉴赏单元之前学生很诚实的告诉我:“老师,我们不喜欢读《窦娥冤》读《西厢记》读《桃花扇》。”我如果硬生生地抛一句,高考不是只考你们喜欢的东西。我想他们也会马上把头低下乖乖地听讲,但效果呢就不得而知了。9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我需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下问题,然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他们喜欢看的是青春少男少女系~U11,说,他们能懂的爱情只能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一样简单直接。  相似文献   

2.
鲁迅、茅盾先生读书很有计划,他们读书很广很深。我读书大都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的书就反复读,不喜欢的书就大致读一读。回想起来,我年轻读书时最受影响的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从红学家来说,《红楼梦》中有许多道理,但我当时是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先看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怎样来往,又怎样分开,怎样生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描写也很吸引我。林黛玉的葬花词我当时不大懂,可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喜欢它,我没有读,我以为我赢了。可实际上,我输了。我失去了阅读名著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后来,我还是读了它,渐渐喜欢起《白鲸》来,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论语》一书包括标点在内,仅仅2万多字,这部篇幅不大的典籍却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血肉相连.但是,我们现在思考《论语》的读法似乎并不合乎时宜,因为在有些人那里,有没有必要去读《论语》还未可知.而我们认为,《论语》该不该用力去读,本来不应成为什么问题.只是今天的人们,包括在古代也算是"士人"的一些学者(有的还是人文学者),他们的回答未必就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张开鹏 《班主任》2008,(8):86-86
喜欢读《班主任》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读它已成了我工作中的一个习惯。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治班锦囊。我爱《班主任》,我的学生也爱上了它。于是,我们班里便有了四十多位爱读《班主任》的小小“班主任”。读着、读着,他们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想法:假如我是一位班主任,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6.
《论语》一书包括标点在内,仅仅2万多字,这部篇幅不大的典籍却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血肉相连。但是,我们现在思考《论语》的读法似乎并不合乎时宜,因为在有些人那里,有没有必要去读《论语》还未可知。而我们认为,《论语》该不该用力去读,本来不应成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读书,让我们更充实;读书,为精神打底蕴,为人生奠基。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学时喜欢读唐诗,高中时喜欢读宋词,大学时喜欢读外国名著,工作以后喜欢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句话改变人生》。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收集了400位优秀教师在各大报章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的600多条精妙语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和思考,对我的教育教学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0.
守望理想     
刘祖光 《成长》2005,(10):30-31
我向不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印象中除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格林童话集》,我几乎没有认真读完一本外国文学著作。有时老师隆重推荐给我们的几本书诸如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著对我夹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在同桌陈娟的劝告下我勉强读了几页后便开始头昏,不知道里面絮絮叨叨的想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汤汤 《小火炬》2013,(7):24-24
慢隘地被人称为童话作家了。 编织一个个故事,完成一本本书。孩子们说,当然也有大人们说,我喜欢读汤汤的童话,喜欢《到你心里躲一躲》、《别去五厘米之外》,喜欢《睡尘湖》、《流萤谷》,喜欢…有他们的喜欢,真好。  相似文献   

12.
记得小时侯,父母亲教我读骆宾王的《咏鹅》,让我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读,背不来不准吃饭。上了小学,老师教我们一首古代诗歌,学完让我们默写,结果我没默写出来,老师就使出了杀手锏—罚抄。已经不记得抄了多少遍,只记得抄到电视节目结束,还没有抄完。童年的记忆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一种莫名的畏惧,到底他们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3.
高子阳 《江苏教育》2000,(12):30-31
读了《江苏教育》2000年第6期朱玲老师的章,笔认为,我们不仅可以借鉴朱老师中所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思考美国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写作?他们是怎样认识作、写作的?从高刚的《从孩子的作看美国的小学教育》及其子高翼的章,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章、书籍中可以看出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但是,  相似文献   

14.
一直一直幸福下去今天上课,我给学生读了昨天在《意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一直一直幸福下去》(何炅作)。每次我将喜欢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安静。这总让我想起给女  相似文献   

15.
英国和美国的孩子们都在读些什么书?他们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从亚马逊网站,美国《出版商周刊》、《学校图书馆期刊》,英国《书商》杂志、《卫报》等上面的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里找找看。^_^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以来,针对高一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面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鉴赏水平第一步,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原则,对阅读内容、范围没做太多的规定,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喜欢读的就去读。结果发现,喜欢《围城》、《简·爱》、《莫泊桑短篇小说》等名著的人为数不少,也有人喜欢描写与自己生活相似的《花季·雨季》的,当然也有人喜欢武侠、言情小说。我便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武侠、言情一类的小说,虽能吸引人,但只是一…  相似文献   

17.
王倩 《山东教育》2009,(7):120-121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 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最喜欢读《山东教育》。从登上教坛至今,《山东教育》已伴我走过9个年头。  相似文献   

18.
正我喜欢读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也读过一些打着自然主义标牌,为自己贴上时尚的商标。他们的自然不过是写了家中养的一盆草,去公园和游玩时看过的一簇花草,加上小情感的佐料,空壳上市,没有真实学的人生感受,和对大地的思考,只是徒具形式的事物。读土家族谭功才发表在《中国民族报》的《枞树》,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相似文献   

19.
楚爱娟 《新作文》2011,(7):77-77
2003年,一个孩子向我推荐(jiàn)了《新作文》,从此,与《新作文》结缘,已连续7年指导孩子参加放胆作文大赛。孩子们热心参加放胆作文大赛,是因为《新作文》办到他们心里去了,他们真的喜欢读《新作文》,  相似文献   

20.
回音壁     
《读与写》成都工作室:我第一次看到《读与写》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很喜欢里面的一些文章,我投稿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乎被选上,而是真的想看看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给了我们这些中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很喜欢语文,特别是古诗词,我希望我能多给你们投稿,支持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