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要认真实践马克思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多出精品佳作,当好“耳目”与“喉舌”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4.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5.
目前,但凡探讨“说新闻”,总会提及陈鲁豫的《风凰早班车》,仿佛这档节目成了广播电视节目“说新闻”的鼻祖。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播节目改革之初,全国就涌现出了不少以“说”、“聊”为主要播讲方式的广播节目,而且很受广大听众欢迎。今天,“说新闻”已全面开花,但有的台“说新闻”却不那么灵了,收视率也不看好。本试图通过对当前“说新闻”几种误区的分析,来探讨怎样保持“说新闻”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在,“托儿”现象已开始侵入新闻媒体。不但做广告有广告“托儿”,连采访报道新闻也有了新闻“托儿”,并且呈蔓延趋势,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沈祯江 《新闻知识》2005,(12):81-81
如果说“报纸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就可以说“图书馆是昨天的新闻”,或说“图书馆里藏有昨天的新闻”。二既构成了这样的“时空”关系,就有谁为谁服务、谁为谁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端文 《新闻记者》2005,(8):32-32
新闻讲究五个“W”。但时下一些新闻在披露“何事”的同时,对“何人”却常常隐讳其名。  相似文献   

12.
新闻“播”与“说”的研究与探索,应当说从改革开放之初,播音界纠正“高、平、空”“冷、僵、远”的八股腔时就开始了。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今天的新闻哪些“说”起来了?哪些还在“播”?“播”与”说”的发展趋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题”首先应该具有新闻的特性,而这种新闻性又是通过许多吸引人的新闻“细节”来体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罗文全 《青年记者》2006,(18):75-76
新闻价值创造新闻影响力,新闻职业让了我们养成了这样的“本能”:当听到某件事情或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这个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确定有价值之后,才去深入了解和核实事实的真实与否。如何成为发现新闻价值的优秀“选手”,是新闻实践中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无人新闻"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多 《新闻记者》2005,(3):18-19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人”的缺位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新闻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30日,我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今年频频“中彩”:先是以最高票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继而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个一等奖,并正在参加“湖南新闻奖”的角逐。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并不顺利,它能获奖,纯粹是我百折不挠“争”来的。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近年来,永州的“异…  相似文献   

18.
"希望新闻学"是个假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学“希望新闻学”》一文,似乎以崭新的视角提出了所谓的“希望新闻学”一词,但笔者仍然认为,“希望新闻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命题。这一极不规范的提法,既不能促进新闻学术视野的开拓,更无助于培养一个理性的、建设性的新闻媒介环境,其潜在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新闻报道开始从“及时”向“全时”转变。电视、广播将新闻播出的时间限制突破已到极至,24小时的新闻台不断出现;报纸也努力突破版面空间上的限制,不断扩版;在储藏量上有着先天优势的网络,新闻更是处在不停地刷新中。新闻量正在急剧膨胀,这种现已存在,以后将继续发展的情况即本文所指的“海量新闻”。在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守门人”的作用方式正在改变,媒介①与受众自身也越来越多地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传播者作为“守门人”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门人”(或“把关人”TheGatekeeperTh…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判断出新闻价值的高低? 这是一个问题。我的方法是考察它的“三度”和“两知”即新闻事件或事实变动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而且它们是否社会公众“未知”和“想知”的。它们构成了判断新闻价值大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5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