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框架模型,探究影响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能力,确保智慧城市系统平稳运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扎根理论,从半结构化访谈获得的访谈资料入手,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检验等 几个阶段,利用 NVivo12 软件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要素进行关系梳理,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框架模 型。【结果/结论】根据三阶段编码分析,识别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因素,阐明用户自身、数据服务、人员管理、 外部环境4大因素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供较为 全面的参考。【创新/局限】本研究仅研究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未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进行数据层面的 实证探索,但也为日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的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新时代每一座城市的发展新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区块链技术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借助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部署、建立信任机制、数据交换过程透明和数据可溯源的特点,将该技术应用到公共服务如交通、医疗、物流等领域,实现了智慧城市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3.
邹凯  侯岚  蒋知义  高凯 《现代情报》2019,39(10):15-23
[目的/意义]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并进行识别,有助于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能力。[方法/过程]结合智慧城市管理实际,在环境、逻辑、组织3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影响因素指数及其排名,结合因果关系图,识别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各大城市正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共享、合作协同和智能响应。本文构建了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关系。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是近些年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大数据主要是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信息,各种数据的整合至关重要。大数据技术一般应用在比较智能化的系统中,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可以体现出大数据的优势,数据逐渐成为一种资产和财富,为具体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数。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数据、算法、应用和平台相辅相成,发掘出大数据的价值,进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智慧城市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优化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应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3)
视频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处理非结构化视频数据,并实现高效地存储、检索、分析和统计,应用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交通、安全等诸多领域,未来将会更好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捷 《未来与发展》2022,(1):66-70,20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安防产业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杭州市智能安防产业为例,运用价值网络分析方法,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如何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协同创新,构建基于智能安防系统的智慧城...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及大数据的概念,对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了,同时分析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应对措施。希望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也更趋于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目前城市管理真正实现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知识库等数据互通共享,统一管理的系统并不多,导致各类数据关联困难,不流通,慢慢形成数据孤岛。本文介绍了利用物联网、数据库、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智慧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海量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知识库等基础数据,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通过B/S模式提供网格事件管理、网格GIS管理、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集中分析、整合等功能,采用M/S模式实现基础数据采集等功能,进而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协同办公,信息共享,事件上报,时间推送,时间办理延期审批等智慧化、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全球视野下的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与信息壁垒、大数据时代的战略诉求与技术挑战、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三元"世界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发展态势;对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内涵和边界进行了界定;从人、地、事、物、组织、领域、时间七个维度提出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分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的启动、流转和到达三个阶段构建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总体框架;针对已有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感知信息的接入转发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流转模式,重点研究了城市系统下的信息流转自适应优化过程;最后从科学决策的视角提出了面向大数据的多维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四川成雅高速公路运营为例,以"提倡数据应用创新、打造高速公路运营大数据平台"为预期定位,在交通数据应用场景领域,积极引入先进大数据、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发掘高速公路数据价值,探索和验证高速公路数据应用场景,搭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解决了基于ETC门架系统智慧感知的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安全和收费数据存在的传统问题,为平安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与GIS技术是建筑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实现BIM+3D GIS空间可视化集成展示在浏览器、移动端是建立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BIM建模软件种类繁多、数据存储格式各异,单个模型数据就已经非常大,而构建智慧城市需要加载海量的三维模型,这对浏览器端设备要求极高,使得BIM数据交流和共享困难。本文探索三维模型数据从BIM建模软件端到网络端的高效传递与渲染方案。其中引入glTF技术实现模型数据转换功能,引入3D Tiles技术实现海量三维模型基于图形引擎系统的集成与展示功能。最后通过案例进行验证,证明该共享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城市数据价值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各类传感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实现了对城市各类数据前所未有的高频监测。多源数据的采集、汇聚、共享、管理、融合、分析、应用和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资源能耗,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因此成为城市管理者和民众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和相关应用为例,系统介绍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详细阐述了其中涉及的城市数据体系以及数据汇聚、整理和治理融合方法,提出基于城市数据体系的单指标和综合指标城市脉动分析模型,总结展望了智慧城市实践过程中数据共享、分析及应用服务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自IBM提倡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理念以来,随后在建设实施和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认知,目前,很多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推动着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知识社会环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来实现智慧水务的发展。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体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针对相关概述和系统规划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讨论,希望未来通过分析和整合来实现智能化大数据,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时代下,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智能化管理建设城市,优化城市资源调控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本文结合相应的案例对在智慧城市中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探讨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陈美 《现代情报》2018,38(11):39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提供的保障,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开放数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探讨相关概念与时代背景,然后分析面向智慧城市的开放数据需求,最后对荷兰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罗那、英国伦敦、奥地利维也纳这4个城市面向智慧城市的开放数据保障进行比较。[结果/结论]得出提供丰富的城市数据开放内容、拓宽城市数据开放渠道、系统的城市开放数据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智慧应急需要数据驱动和情报赋能。社会诉求数据来源于公众意愿、观点和要求的表达,具备巨大潜在应急管理价值。[方法/过程]立足情报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应急流程和应急支撑两个层面,剖析北京市、成都市、广州市3个案例城市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于社会诉求数据的应急管理实践,探究开发社会诉求数据的情报价值运用于智慧应急管理的路径。[结果/结论]社会诉求数据经由一体化智慧采集、多层级智慧分析、全阶段智慧应用实现情报价值转化,该流程嵌入突发事件风险感知、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由此情报流和业务流融合,实现了基于社会诉求数据的智慧应急。此外,多主体协同、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主导的信息技术、多元制度为社会诉求数据智慧应急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撑。案例城市基于社会诉求数据的智慧应急体系已初步形成,且构建了全主体参与、全过程治理的新型情报生产和应用模式,但社会诉求数据运用于智慧应急管理的情报资源观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能全面优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在2014年提出,要从产业、交通、教育以及医院等多方面,率先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并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医疗体系城市联动,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于供水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生产密切关系,和"智慧地球"理念的发展,学术界提出了"智慧供水"的建设。但是,当今大多数中国城市的供水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本文基于Web GIS技术首先对宁波市的供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分类、查询、分析、显示;利用GPS系统对查询目标地物进行快速、精确的定位;通过人机智能交互系统技术(Human computer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system简称HCIIS)实现和用户的信息问答,将用户的供水信息输出在三维宁波市电子地图上。其中,HCIIS技术可以设计出使用者所想要最短管道路径或最佳管道路径、目标地物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基本实现智慧供水的数字化、移动化和可视化。同时,提出了宁波市供水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阐述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构建宁波市智慧供水信息系统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绿色、现代、智慧的城市就是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供给侧创新与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线上服务与线下办事紧密融合,实现企业和市民顺畅办事创业。科技创新对智慧城市建设体现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比如互联网+政务、物联网管理系统、智慧民政、智慧党建等;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间融合产生应用价值;产业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