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荧光粉Ba_3(PO_4)_2:Ce~(3+),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得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测试。XRD结果表明本实验合成了纯相Ba_3(PO_4)_2;光谱测试分析确定荧光粉Ba_3(PO_4)_2:Ce~(3+)的光谱为Ce~(3+)的发光,并确定Ce_(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3mol%。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荧光粉Li_2CaSiO_4:Ce~(3+),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得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测试。XRD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全都合成了纯相Li_2CaSiO_4:Ce~(3+);光谱测试分析确定荧光粉Li_2CaSiO_4:Ce~(3+)的光谱为Ce~(3+)的发光,并通过浓度实验确定Ce~(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mol%。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_(0.95-x)TiO_3:0.05Eu~(3+),xLi~+(x=0, 0.02, 0.05, 0.08)(CTE)系列荧光粉,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掺杂浓度对其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研究结果表明,Li~+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其主晶相为典型的正交钙钛矿型结构;当Li~+掺杂浓度为x=0.05时,荧光粉的结晶性能最佳。光学性质研究表明,CTE系列荧光粉可被397 nm光波有效激发,发出位于615 nm处的强红光,当Li~+掺杂浓度为x=0.05时,相对发光强度在未掺杂基础上提高了1.5倍,表明适量的电荷补偿剂有助于提高CTE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400℃合成了新型橙红色Sr_2MgAl_(22)O_(36):Sm~(3+),M~+(M=Li,Na)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XRD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MgAl_(22)O_(36)纯相。激发光谱显示,样品在330~480nm范围内能得到有效激发。在405nm激发下,发射光谱由三个锐锋组成,其峰值位于562nm(4G5/2→6H5/2),595nm(4G5/2→6H7/2),640nm(4G5/2→6H9/2),其中595nm处峰值最大。文章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及电荷补偿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Sr_(2-2x)Sm_xM_x(M=Li,Na)Mg Al22O36的发光强度随着Sm~(3+)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的掺杂量为x=0.05。Sr_(2-2x)Sm_xNa_xMgAl_(22)O_(36)的发光强度高于Sr_(2-2x)Sm_xLi_xMgAl_(22)O_(36)。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 Mg_2Ti_(0.9975-x)O_4:0.0025Mn~(4+),xLi~+(x=0.01,0.02,0.03,0.04,0.05)系列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Li~+后荧光粉主晶相仍为Mg_2TiO_4结构,Li~+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光学性能研究表明,Mg_2TiO_4:Mn~(4+),Li~+系列荧光粉可被350nm光波有效激发,发出位于656nm处的强红光,当x=0.04时,相对发光强度在未掺杂基础有显著提高,表明适量的Li~+掺杂可有效提升Mg_2TiO_4:Mn~(4+)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改善Mg_2TiO_4:Mn~(4+)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YF_4:0.3%Pr,x%Er~(3+)(X=0,2,5)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以及Pr~(3+)与Er~(3+)在NaYF_4基质中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品中Pr~(3+)与Er~(3+)之间存在着两步能量传递,并通过荧光寿命分析了其能量传递的具体过程及其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5)
本文研究的是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六方相的NaGdF_4:Yb~(3+)/Ho~(3+)纳米棒。当改变Yb~(3+)离子的浓度时,X射线衍射(XRD)表现出得到的都为纯的六方相的纳米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看到随着Yb~(3+)离子浓度的增大,NaGdF_4纳米棒尺寸发生了变化,由开始的30nm变为120nm.在激发光为980nm时,上转换发射主要是541nm的绿光和644nm的红光。并且当Yb~(3+)离子的浓度由5mol%增加到50mol%,上转换输出光的颜色由绿光变为黄光。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2)
本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在以N_2为保护气,以10%H2为还原性气体的环境条件下,制备Sr_4Al_(14)O_(25):Eu~(2+),Dy~(3+)具有绿光性质的发光材料,本实验从不同的温度这一角度对发光材料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配比,其他烧结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烧结温度,温度为1450OC的条件下,该材料并非单一相,混合相使其具有更强的发光强度,初始余辉亮度可达8100mcd/m~2以上,且在35h以后可达0.49mcd/m~2(人眼对光的最低敏感强度是0.32mcd/m~2),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相的变化而变化。该材料较大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商业产品材料,具有更高的亮度,在道路施工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水合硝酸铈为铈源、四氯化锆为添加剂、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铈的前驱体。铈前驱体的主要物相结构为Ce(HCOO)3,随后再经焙烧过程最终得到了一系列Zr~(4+)添加量的CeO_2粉末。Zr~(4+)的添加对CeO_2样品的形貌影响不大,当Zr~(4+)的添加量为9 mol.%时,CeO_2样品的相貌仍旧能够保持片层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7 mol.%Zr~(4+)添加的CeO_2样品的比表面积略低于未添加Zr~(4+)的CeO_2样品。考察了Zr~(4+)的添加量对CeO_2粉末吸附酸性橙7染料的影响。随着Zr~(4+)添加量的增加,CeO_2样品对酸性橙7的吸附效率逐渐增加,在当Zr~(4+)的添加量为7 mol.%时,CeO_2样品对酸性橙7的吸附效率最高,在10和60min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0.85和97.60%,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样品分别提高了33.25和24.14%。此外,还考察了Zr~(4+)添加对CeO_2粉末储氧能力的影响。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粉末,不同Zr~(4+)添加量的CeO_2粉末在储氧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当Zr~(4+)的添加量为7 mol.%时,其储氧能力达到了最大(0.282 mmol/g),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粉末提高了90.54%。对酸性橙7吸附性能的提高以及储氧能力的增加,可能归因于Zr~(4+)的引入改变了CeO_2晶体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而有利于吸附酸性橙7和储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保山市2011年~2018年连续采集的523个大气降水样品,根据监测结果,结合着电导率、pH,分析了8年降水中SO_4~(2-)、NO_3~-、Cl~-、F~-、K~+、Na~+、Ca~(2+)、Mg~(2+)和NH_4~+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质量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SO_4~(2-)Ca~(2+)NO_3~-NH_4~+Cl~-Mg~(2+)Na~+K~+F~-,其中SO_4~(2-)、NO_3~-是保山中心城市的主要阴离子,Ca~(2+)、NH_4~+是保山中心城市的主要阳离子,SO_4~(2-)、NO_3~-分别占分析中离子总量的31.9%、15.8%,Ca~(2+)、NH_4~+分别占分析中离子总量的23.5%、8.6%,4种离子占了离子总量的79.8%。依据组成成分变化特征,结合着气象因素,探讨了的降水中不同离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制备了一直共掺型稀土荧光粉,在365nm紫外线激发下发射出了较为理想的白光,通过调节稀土离子的组份改变了白光的CIE值,同时证实了微晶玻璃工艺可以增强白光的发光强度,实验中增强了2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CaWO4: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具有Eu3特征的强室温红光荧光发射。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和掺杂摩尔分数来调控近紫外和蓝光吸收强度,进而调控用395nm的近紫外光和465nm的蓝光激发样品所得红光发光强度。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纳米晶CaWO4:Eu3+发光粉体可以被紫外和蓝光发光二极管有效激发,且可作为红光发光二极管用荧光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CaAl2O4:Eu2 ,Nd3 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通过掺杂制备了发光性能更好的(Ca1-xSrx)Al2O4:Eu2 ,Nd3 、(Ca1-2xZrx)Al2O4:Eu2 ,Nd3 和CaAl2O4:Eu2 ,Nd3 ,Ce3 荧光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Tanabe-Sugano理论计算了五种Cr~(3+)离子掺杂的镓石榴石激光晶体YGG:Cr~(3+)、YSGG:Cr~(3+)、GGG:Cr~(3+)、GSGG:Cr~(3+)、LLGG:Cr~(3+)的晶场能级。将理论计算值与YGG:Cr~(3+)晶体和其它四种晶体已发表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利用过渡金属钴合成有机框架类材料,并研究其降解染料的性能。首先,在金属有机框架合成方案中,选用2,2'-联呲啶-3,3'-二羧酸(H2bpdc)当成桥联配体,使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钴离子在水作溶剂的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配位聚合反应实现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然后,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产物进行聚合物配位的初步判断和官能团描述,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仪器判读有机框架样品材料分子结构及具体晶胞参数;最后,利用XRD粉末衍射仪确定产物纯度后,即同时描述了Co-bydc材料光催化性质和降解染料性能。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了Co(Ⅱ)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降解染料性能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兴矿煤层气井排采水的化学离子测试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Aquachem、PHREEQC、SPSS等软件,总结了排采水化学成分化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排采水中阴、阳离子浓度表现为HCO_3~-CO_3~(2-)Cl~-SO_4~(2-)、Na~+K~+Ca~(2+)Mg~(2+),为弱碱性、碱性咸水; SO_4~(2-)、K~+、Na~+、pH、Cl~-、HCO_3~-、Mg~(2+)、TDS主要为弱变异,Ca~(2+)为弱至中度变异,CO32-主要为中度变异;排采水主要为HCO3-Na型,苏打化严重,碱化特征显著;水中离子浓度主要受溶滤、阳离子交替吸附、脱硫酸、溶解/沉淀、煤层气生产等作用影响;水中各种离子最初来源于溶滤作用,后来受脱硫酸作用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SO42-、Ca~(2+)、Mg~(2+)减少,HCO3-、Na~+、K~+增多,煤层气生产过程中Ca~(2+)、Mg~(2+)浓度进一步降低,溶解/沉淀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中CO32-、Ca~(2+)、Mg~(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材料进行了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貌近似为球形。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2.8~4.3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材料进行了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貌近似为球形。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2.8~4.3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 Ni1/3Co1/3Mn1/3O2,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 Ni1/3Co1/3Mn1/3O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在2.8~4.4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4.0 m Ah·g-1。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3)
研究来宾市2015年5月的有效大气降水,得出降水分析结果 p H值6.17~6.68,没有形成酸雨(p H值≤5.6),电导率测定值14.1~65.8μS/cm,监测离子浓度排列顺序为:SO-_4~(2-)+Ca~(2+)NO_3~-NH_4+Cl~-K~+Na~+F~-Mg~(2+),降水污染物主要为自然陆壳颗粒物质、化石燃烧和汽车尾气等人为活动产生。阴离子污染物SO_4~(2-)、NO_3~-、Cl~-、F~-分别与碱性阳离子Ca~(2+)、K~+、Na~+、Mg~(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离子组有一定的同源性和中和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