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字句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得”字句与语体语体是由于语言功能分化(适应某一领域的交际目的、内容、对象)而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人类社会的多方面交际需要为语体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语言材料在功能上的分化为语体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不同的语体对词语、句式以及修辞手段的运用有着不同的要求,或者说,语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段的使用上.一般研究语体的主要是从修辞学角度着眼,基本不顾及语法,特别是对句式的使用的考察,缺乏对语法——这种语言基本规则——与语体关系的量化说明.本文以“得”字句为对象,考察一下它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为语体的研究提供一点语法量化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情态动词“能、会、应该、可以、可能、要”的不同情态意义在“比”字句中的分布比较复杂,“比”字句中情态动词主要有“比”字前和结论项中两个句法位置。情态动词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频率都与其情态意义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论述了差比句中不同情态动词以及相同情态动词不同情态意义连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170多万字的语料中进行考察,分析了“比”字句在科技语体和艺术语中的分布特点、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处置式主要包括“把”字句和“将”字句两种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两种形式的区别:1.产生的时代不同;2.使用频率不同;3.语体色彩不同;4.使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5.
黄梅戏唱词是介于口语和诗歌之间的一种语体,这一语体属性决定了其"把"字句中单音节动词占优势。韵律对黄梅戏唱词句法具有制约作用,押韵与停顿的要求、音步的限制决定了唱词中"把"字句的面貌,"把"字句中的单音节动词不能成为独立的韵律单位,必须添加韵律虚字"来"成为双音节音步,或者与前面的"把NP"组合,才能成为唱词的构造单位。  相似文献   

6.
广西金秀柘山话10种句式具有以下特点:双宾句的特色体现在:直接宾语先于间接宾语的语序;处置句有三种形式,除了“把”字句外,还有“拿”字句以及直接将受事放在句首的处置句;连字句的“连”可以紧跟否定副词,位置在否定副词前;“得”可作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因而带“得”的句式比较丰富;“捱”字句无论在结构还是使用范围上,跟普通话的“被”字句有区别,也异于方言中表示被动的“给”字句;差比句有6种格式;“NN没V”类句、“XX什么”句、“VV得”类句是方言独特的句式;由于形容词前后所带的成分不同,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达也很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7.
“有”字句与篇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为了上下文的连贯和结构的整齐,篇章会对“有”字句的主语和宾语等具体形式进行选择,这是篇章对“有”字句的制约。同时,“有”字句也选择适合自己内部语义内涵的语体进入一定的篇章,并在篇章中体现出它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汉语中表示比较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选择三种典型的比较句式:“形容词+于”句、“比”字句、“和……一样”句,考察它们在科技语体中使用情况,以说明几种比较句式的功能特点。为了更能够说明比较句的使用特点,我们还将对比文艺语体中比较句的分布来说明。前两种句式属于差比范畴,后一种是平比范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用语法中的三个平面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近代汉语中表情态的“得”字句。在句法上,这类“得”字句可以分为“V得C”式和“V得OC”式。在语义上,这类句子常由两个动核结构构成,补语的语义指向可指向主事、主事的一部分、客事、客事的一部分和述语。在语用上,这类“得”字句有主题句和非主题句之分。  相似文献   

12.
汉至清三个时期的“比”字句均能表示平比、较比、差比三种比较关系,结构丰富,各有特点。“比”字相应地为等比动词、一般行为动词、介词。三种“比‘字句在各个时期出现频率的高低,标志着它们各自地位的不同,勾勒出“比”字句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句式的使用意图,都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去考察。“使”字句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和假设等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各种不同语义关系的“使”字句的具体内容都能满足说话人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条件关系的“使”字句,在意图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使用目的和假设关系的“使”字句,有两种意图:有的是以句式的内容得出结论,有的则是把句式内容当作一种理由;而使用因果关系和可然(做法和作用)的“使”字句,其目的则是以句式本身的内容作为得出某种结论的理由或论据。  相似文献   

14.
“着”字句是表示静态位置的位置句中的一种,“着”字句根据内部隐含的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着1句,着2句和着3句。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着”字句的内部差异:1.不同的“着”字句中的动词语义特征的差异;2.不同的“着”字句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的差异;3.不同的“着”字句中的语用功能的差异。最后,还将对与“着”字句有对当关系的“了”字句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15.
存现句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常见句式。英语存现句的基本句型是“there+be”结构,汉语中两类存现句:“是”字存现句与“有”字存现句虽然都表示存在,但两者在含义、范围、时态、语义方面都有所不同.“是”字句的英译不能照搬英语“there+be”结构,而应根据汉英各自语言特点及其语义来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清末民初的小说《春阿氏》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成,具有从早期现代汉语向成熟现代汉语过渡的特征,对于分析北京口语的发展历程,充分认识汉语语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对《春阿氏》中的“把/将”字句进行穷尽式搜索,详尽地描述“把/将”字句的句法结构、分布特征、使用的语体差异,可以较清晰地展示“把/将”句在清末民初汉语发展中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语言的使用,本文探讨报道语体、评论语体、自然语体、操作性语体四大语体的语法特征,具体分析和比较指示语、祈使句、使令句、被字句、把字句五类语言形式在四大语体中的使用差异、特点及作用.通过考察四大语体文本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语法特征,找出语言形式特征和语体语法特征的关系,以为语体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形容词+不定式”结构位于作谓语动词的be后面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如:It is hard to say.He was difficult to deal with.这种结构中的动词不定式具有不同的时态和语态意义,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