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是美国少年小说、美国文学和美国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元,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压制和忽视,处于美国文学和文化边缘位置的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读者对此亦知之甚少。本文拟从历时的维度简介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从无到有、从被边缘化到渐入读者视野的发展历史,同时从共时的角度研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征,最终实现普及和推广此类型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斯琦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27-128,141
涉及美国文学起源的印第安文学为美国文学作为世界性的"大熔炉"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成份。印第安因素使得美国文学作品更加多样、作家更加多类以及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试通过对印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三个文学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探讨印第安人、印第安文学对美利坚民族及美国文学尤其是美国小说本土化和独立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学历史上,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过印第安人物形象,关注过印第安历史与文化。作为上个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的薇拉·凯瑟,她的作品映射出多元文化的创作主题,其小说也贯穿这样的印第安情结。本文主要从宗教、艺术、土地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她的小说所反映的印第安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在文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趋向于认同主流文化。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印第六安英语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民族意识,深入探索如何通过在当代社会中坚持印第安传统与价值取向,寻找印第安身份,回归印第安自我。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小说是以少儿读者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审美内容的特殊小说。本文探讨了少年儿童小说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探讨了小谢少年小谢儿童小说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年小说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6.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尽管已登陆 2 0多年 ,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许多读者不胜了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西在文化心态和审美习惯上有着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尚缺乏对具体作品细致的揣摩 ,设身处地的感受 ,进入艺术境界的领悟 ,即缺乏微观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评析四位美国后现代派代表作家的被视为“现代经典”的四篇后现代派小说出发 ,探讨了美国后现代派文学进行小说写作技巧及语体创新的种种因素 ,认为其发端和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传统的依托 ,它并不是对传统文学的全面颠覆 ,而是传统文学的延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美国早期牛仔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牛仔小说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底蕴。牛仔小说作家作为时代的思考者和感受者,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是考察美利坚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印第安文学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开始就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印第安部落根基,那就是回归模式和文化认同,在不断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过程中印第安文学始终没有摒弃自身的回归模式。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渐地与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转瞬即逝的明显回归,到在多元文化与印第安文学之间的文化桥梁,再到深层次的融合,印第安文学正在这种交融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基于此,从最具代表性的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互相融合进行剖析和探索,旨在深化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于本族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实现文化界限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第安文学传统研究涉及美国文学的起始期确定问题,是美国文学发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可是,由于印第安人在社会发展史上受到其民族发展阶段的制约和欧洲外来移民及其文学传统猛烈冲击的内外因素影响,致使美国印第安文学经历了由“主流文学”到“弱势文学”的演变过程。但是,印第安人及其文学为美利坚民族以及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印第安作为北美大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部落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者的不断涌入,印第安文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其文学体现了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同时尽量保留了自身的文学特点,直到美国高涨的民权运动引发的文化回归,印第安文学在美国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才得以复兴并具备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