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晖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91-19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蕴涵了丰富的教师道德思想,我们通过研究孔子的优秀教师道德思想,继承和借鉴孔子的传统师德思想,以丰富和完善我们今天的教师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董金领 《考试周刊》2012,(48):17-18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道德公平的镜子,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价值多元化、文化多样化、道德标准迷失的社会环境里,高中生尚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的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正面的道德示范作用,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我国师德建设伦理学思想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师德建设中,道义论强调自觉的责任感、对道德律的敬重感和行善后的愉悦感、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功利论强调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道德与利益结合的合理性;契约论则肯定教师责任和道德义务来自于自愿契约。帮助教师认识、提升和凝炼师德的内涵,重振道义论伦理思想的理想精神,融合多元伦理思想,是我国师德建设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浪潮中,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缺失与构建问题成了高校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华传统师道思想的精华仍是今天合格的为师者必备的素养和必须遵循恪守的准则。是建构教师学术道德的丰富遗产。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传统师道思想在建构高校学术道德中的有利因素,用优秀的传统师道思想促进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价值之于教师道德成长的内涵性、生存目的性和超越性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知识主义、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等片面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教师教育存在严重的价值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道德成长呈现出种种价值失真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道德成长中价值教育取向的偏离、教师道德成长中价值教育内容的削弱以及教师道德成长中价值教育类型和方法的窄化等诸多方面。认真研究和推进教师道德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回归,对于教师道德的成长和进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虽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它的中心词是“工程师”,但我国在教育领域使用这一比喻时更多强调的是“灵魂”这个修饰词。各个历史阶段对“灵魂”含义的不同解释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要求,反映了我国在教师道德问题上从完全重视思想政治到对教师道德全面认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中有丰富的教师道德思想 :热爱学生、无私无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以身作则 ;不耻下问等。我们应认真研究并继承这些优秀的师德思想 ,以丰富和完善我们今天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刍议刘锡斌从狭义的道德范畴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这不但是一切理论工作者、各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而且也成为全社会主张倡导集体主义的人们的共识。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直接...  相似文献   

9.
地方     
《教育》2008,(28)
黑龙江:选聘新教师坚持师德标准为贯彻实施我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中小学职业道德建设,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指出选聘新教师必须坚持师德标准。黑龙江省要求,在新教师的选用上,要坚持道德操守和业务能力全面考核。被选聘教师的原单位或毕业学校要提供该教师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政治修养等方面的相关材料。在同等教育教学能力前提下,学校应优先选拔在师范院校或教师工作岗位上有良好道德表现和道德素养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要加强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研究,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师德现状。针对此现实需要,本课题研究从“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四个方面展开了对我国中学师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有丰富的教师道德思想热爱学生、无私无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身作则;不耻下问等.我们应认真研究并继承这些优秀的师德思想,以丰富和完善我们今天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心灵,要看学生是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实现了道德内化。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才干,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道德观点,并主动地将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乃至行为实践,变他律为自律,变“必然”为“自由”。实现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而且对当今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教育目的、教师职责、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这四点入手探究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而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四个方面揭示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学术腐败,教育不公正,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以及一些以权谋私等行为都属于教师道德缺失的表现。克服教师道德缺失现象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建立健全教师道德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29):111-112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全面地把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引入课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完成拓展与提高,更好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的意识和法治的思想,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思想政治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诚信作为我国社会基本道德的重要内容,无论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角度来看,都是教师队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意识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诚信的态度保障备课的质量和效益,在授课中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心灵碰撞,辩证地看待学生成绩和自己的成绩;同时,教师要时刻注重以诚信塑造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的良好形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希望,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树立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广大教师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表示忧虑。部分教师中还形成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学生明理深刻,导行落实,应注意“五化”:一、感化感化,是指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认识、行为逐渐向好的方向变化。思想品德教师传授道德知识,就是善意劝导。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传授道德知识的正确,必须有情感的介入。二、深化深化,是指人的道德认识向更深的层次(或阶段)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传授的道德知识,学生只有认识得深,明理才能透彻,才能得到升华。为了深化道德认识,教师必须占有充足的资料并且进行筛选,在教学时用有说服力的本例、图片、数据佐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道德…  相似文献   

19.
正一、增强道德示范自觉性学校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做为当前工作重点,教师道德示范尤为重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提高对学校德育及教师道德示范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德育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之一"、"道德示范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有机构成"的专业思想,充分发挥道德示范作用。之所以强调教师道德示范作用,主要因为道德示范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道德行为模仿,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由示范和示范观察学习影响而带来的有利于高尚人格形成的心理变化。教师的道德示范主要体现在"身教"这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育人学科,始终走在我国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前列,部编《道德与法治》是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作为一线教师,在使用《道德与法治》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体会最深刻的是,《道德与法治》从文本课程走向了体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让学生亲自参与或置身于某种情境中,通过感受与体验,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