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张恩尧 《青年记者》2017,(14):103-104
央视广告招标活动自1994年首次举办起,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3次.央视每一次的黄金资源售卖,都被业界人士看做“中国经济的晴雨表”.2016年9月20日,央视发布“国家品牌计划”,成为广告经营的创新之举,对中国品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家品牌计划 品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之下,国家品牌除了参与全球市场的贸易竞争和文化交流之外,还成为一个国家形象的间接表达.在这样的品牌诉求之下,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依据“国家平台成就国家品牌”的新定位发布了“国家品牌计划”.央视希望寻求、培育和塑造一批中国各行业顶尖的国家级品牌,以此代表国家参加全球性商业竞争和文化交流,挺起“中国造”的脊梁.  相似文献   

2.
詹玉姝 《今传媒》2010,(11):45-46
中国的烟草企业在烟草广告被禁的国家政策下,利用品牌形象的塑造方式仍然为烟草企业赢来了口碑与利益。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广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烟草企业利用广告塑造品牌形象分为三个层次:频繁的媒体接触单纯地塑造品牌知名度;定义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的灵魂;将品牌自身文化融入社会价值塑造完美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3.
8月12日至17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青岛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及来自国内22家都市报的总编辑出席会议,就都市报如何创品牌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都市类报纸作为新闻媒体的一支生力军,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与会代表认为,都市报正从如何打拼市场的初创阶段进入到塑造品牌的成熟阶段,从单一的“广告经济”发展过渡到多元的“产业链条”,对于都市报和生活类报纸具有战略和全局性的意义。代表们认为,都市报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塑造响亮的品牌,利用品牌的吸引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此次会议由半岛都市报主…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什么?品牌不仅是名称,还意味着品质与服务,是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也是创造需求偏好、避免产品同质化的关键。对于逐步成为市场主体的报业来说,必须与其他行业一样完成品牌的塑造、维护和提升。这些年来,地市级党报的生存状况越来越两级分化了:“强”的年广告额可以超亿元,“弱”的一年只有几百万元甚至不足一百万元的广告额。在这场分化中,品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品牌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地市级党报想要进一步发展就不能只在圈子内比较,还要冲到报业大军中去与更多同行较量。为此,在《苏州日报》7月1日创刊6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新闻出版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了“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塑造与提升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地市级党报代表共同分享了在品牌建设、品牌提升方面的经验。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选登几篇交流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形象,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品牌,对中国制造进行传播也是一种国家形象传播。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消费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行业在CNN投放的形象广告,其实质是一种国家-民族的叙事。国家品牌的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正确的传播理念指导下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广告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表现手段,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广告音乐的三种类型与其不同的心理接受机制,认为,广告音乐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塑造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在广告经营价值共同体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其蕴含浓郁的西安本土文化的广告传播塑造的城市精神所带给受众的是一种文化的共享,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不断挖掘,塑造更高层次的“精神共同体”及“价值共同体”。这种深植于城市精神中的共同体构建,为广播广告提出了一条文化营销的新路,塑造了文化共享,价值共建的新理念,开创了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的广告经营新形态,实现了广播广告产品文化溢价的新价值,让广播与新媒体的整合有了切实可行的连接点,实现了文化价值型导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07,(9):36-36
芙蓉王广告实业公司、白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本刊开辟了“终端家园”专栏,展示全国几十万个网络销售客户的精神家园,这在全国的强势品牌中尚属首创。 芙蓉王已成为中国高档卷烟品牌的代表之一,白沙连续五年是全国单品牌销量第一。芙蓉王、白沙的强势品牌影响力是巨大的,文化渗透力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楚天”为品牌的产业经营单位在文化创意、广告、印务、房地产、酒店服务等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形成了以“楚天”品牌为代表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为党报事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创造了响亮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超越广告的时代”?所谓超越广告时代,就是全面超越传统广告时代的广告和营销理念。在传统广告时代,品牌的塑造单纯依靠广告手段。随着市场发展的变化,很多企业对广告或营销沟通的效果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传统的品牌传播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多元的市场和品牌竞争。2002年,定位理论创建者之一艾尔·赖兹的《广告衰落,公关崛起》(TheFallofAdvertising&TheRiseofPR)一书给营销界扔了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性的讨论中,广告作为传统的塑造品牌的手段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他认为“公共关系正在取代广告成为主要的品牌塑造工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期刊在新媒体与行业结构性过剩的双重压力之下,通过塑造品牌优化期刊经营管理成为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城市画报》以品牌为中心的经营策略,从内容生产、广告策略和自身衍生品牌推广三个方面考量媒体的“三次售卖”,探究全媒体时代期刊品牌塑造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带动各国文化的大融合。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之下中国品牌如何实现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成功呢,中国品牌又当如何在广告传播中保持中国品牌文化之心呢。笔者结实教学工作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析。本文首先从跨文化广告传播含义及特征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了概述,继而对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笔者总结了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2):46-50
本文以《申报》跨文化广告为研究样本,探析西方品牌在近代中国采取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品牌文化建构之道,从而揭示近代西方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时采取的文化传播策略与西方品牌具有强势生命力的文化本源,进而为今日中国本土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塑造品牌国际形象及跨文化传播品牌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告学和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探讨中国元素与品牌塑造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应侧重于对塑造品牌.而品牌的塑造要以中国文化价值为背景.得到文化上的认同.本文提出通过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形象的文化标识.使中国元素能在品牌塑造上体现出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杰伦的《龙拳》因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被再度炒得沸沸扬扬,在百事公司推出的这个产品宣传广告“龙拳篇”的MTV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功夫、武馆、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但整个MTV的拍摄手法和周杰伦的打扮又极具日本漫画风格。在这里,“龙”和“拳”都被现代都市流行文化加以包装改造、重新演绎了。在这里,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元素与世界品牌的打造——从格兰仕“中国红”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冬梅 《新闻世界》2009,(8):124-125
本文从格兰仕的“中国红”产品,探讨其成功塑造品牌的战略。格兰仕以“中国红”的民族情感为诉求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格兰仕品牌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元素走向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元素与商业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广告的人文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人文品格是现代广告的一大表征。其涵义包括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可持续消费观。赋予现代广告以人文品格,既是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现代广告健康发展的需要。坚持服务至上、强化人性诉求、注重品牌塑造、彰显公益理念是塑造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男性形象在广告中频繁呈现,形态多样,对广告效果及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广告创作运用男性形象,应注意塑造性别范例、维护两性和谐、确保形象健康、演绎品牌个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国品牌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品牌的塑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红色文化品牌的塑造已成为当下红色资源转化和提升的重要途径.由关冠军、刘慧和王旭东编著的《红色文化品牌塑造:理论与实践》一书,立足中国红色资源,探究中国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并深入分析了红色文化品牌的塑造条件、建设模式,对于当下红色品牌的开发传播、战略执行等品牌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