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第一个以地市级为单位整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区,淄博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两年的实践经验表明:(1)抓领导、抓认识,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2)抓好“阳光教师”、“快乐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变;(3)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发掘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淄博市实验区将采取得力措施,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2.
吴靖芸 《广西教育》2023,(15):155-158
本文分析传统心理学理念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型构思,论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即基于“积极的自我”打造和谐课堂、基于“积极的品格”组织团体活动、基于“积极的机构”创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4,(24):F0004-F0004
重庆市南岸区与北师大合作,布局并于2014年启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建设。一是通过科研论证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依托北师大“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区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课题,坚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思路,贯彻“治未病”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4期第三讲中,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样发展壮大的,概括为“三高”,即高起点诞生,高质量成长,高效率传播推广。之所以迅速发展并快速成长,主要得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10年以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三大势头:向教育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转型升级;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转型升级;向教育的课程重心“现代核心素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基本内容予以了介绍,尝试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理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佛门有一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它的本意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我引用这句话,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时时勤拂拭”,及时拂去洒落在师生心灵上的“尘埃”,排除师生消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师生积极心态,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进行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学校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总结了该校在不同阶段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并对进一步在普通中学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3期,我们明确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接下来,人们不禁会问,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则或标准是什么?相对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特别或特殊之处?这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特点,了解相关原则和特点,有利于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0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发展观。接下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往哪里走?预期结果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方向和目标。通常,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究竟走哪条路更便捷?这就需要明确方向;能否最终到达“罗马”,这就是目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缺少坚定正确的大方向,因而对终极目标缺乏远见,往往混淆目标与方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高度,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其大方向与总目标。下面,我们先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与终目标,然后分别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和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西某技师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调查法和行为研究法,论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出要遵循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联系中职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三线联动”,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第一目标;要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积极组织系统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未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第一目标;要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积极组织系统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石。不同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本文中我们先回顾、反思传统心理健康观,继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观,最后挖掘中国特色积极心理健康观的古今中外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过程中,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逐步确立了“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这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经过近10年的发展,指向积极心理品质的小团体活动的开发与应用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4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立德树人铸魂,这个魂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脉相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是为深化素质教育和奠基人生幸福提供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积极心理”.在前几讲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的基础上,接下来本讲就要进一步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教育什么?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都隐含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看待和积极促进,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开发潜能、提高效能、促进幸福,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避免唯“积极”论;正确理解“积极”;正确看待消极的积极意义;动态的看待积极与消极;心理健康是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四种方法: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既注重积极体验也注重消极体验;对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估;要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在2010年11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上宣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战略转型,未来着力点是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大会推出中美英专家联合开发的系统化的测评工具,出版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分享了各地持续性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广大心理健康教育者认识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便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我们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以其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时代的特点,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血液和生命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积极的体验幸福感,发展个体潜在的人格品质,以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