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窗事发 1987年11月初,中国乡镇企业报驻兰州记者站站长王××向《兰州晚报农村版》编辑部送来本人署名的一篇报告文学——《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记吕全福》。这篇8000余字的“打印”稿,便很快在这张报纸上以《吕全福进京》为题,连载五期发表。然而,生活在兰州地区的读者,毕竟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太熟悉了,他们向报社反映:写的不象吕全福!  相似文献   

2.
1978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第三版刊发了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的那篇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并配发了一张陈景润的木刻像.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推荐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3.
官海浮沉叹     
我的这支笔,于23年前写了篇报告文学《栽摇钱树的人》,被写的主人翁第二年栽倒在刑场上。朋友、同事、同学们遇见我说:“你的笔杆子真厉害!”一语双关。居然有好事者说,凡有对本单位领导不满者,需隆重地请我去为其歌功颂德,我一写那领导就必然会倒台!年复一年,我写文章无数,不少朋友向不认识我的人却这样作介绍:“这就是《栽摇钱树的人》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一报告文学,顾名思义,既是一种报告,又是一种文学。它首先是一个报告,即把当前所发生的某种重要的事情,及时地报道出来,又因为它形象、具体,具有文学性质,因而称之为报告文学。它要求有很强烈的现实性。和新聞报道一样,要能够迅速地反映生活。不然,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去写呢?一篇小說可以写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报告文学却是为了当前的斗爭。  相似文献   

5.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英雄的人民在改革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开拓前进,勇于改革的先进人物层出不穷的涌现.我们编发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整个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有利于通过“报告文学”等纪实文学体裁,溶新闻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反映时代,讴歌新人.1988年,是龙年,从1987年10月份开始,我们在“文学作品”专版上开辟了“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专栏.包括专业作家、新闻记者、报刊编辑、省直及地、市、县文化部门的许多创作人员,纷纷将自己采写的报告文学作品投寄编辑部.过去我们每年只能收到几十篇报告文学,这一年来先后就收到240多篇,经过认真选编,至今年9月底截稿,一年来共发表54篇,约22万字.10月初我们对征文进行了评奖.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  相似文献   

7.
1988年的一篇报告文学,使得他在郸城县名声鹊起,以至县直机关一些单位遇到宣传报道之类的事情,常常邀请这位东风乡的农民来捉刀代笔。他就是张本平.我们的谈话还是从那篇报告文学开始。他说:“若不是追得紧,就没得希望了!”追得紧,指的是写那篇报告文学时进行的采访。他至今难忘:那年冬,当他得知河南农民报举  相似文献   

8.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0月19日,经过评奖委员会的评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从130篇(部)经过公示的作品中选出了30篇(部)获奖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文学翻译奖首次空缺。云南作家彭荆风的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雷平阳的诗集《云南记》分别获奖。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新闻迭出,文坛世界也迭出新闻。不久前,大型文学刊物《黄河》编辑部在一篇题为《辉煌的秘密——中国两弹研制秘闻》报告文学开头本来用作安排题图的位置上,发表一篇“郑重声明”。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在该刊发表这篇报告文学正要付印之际,同一作者所写的内容基本相同的另一篇报告文学已在《当代》杂志发表出来。声明说:“作为一名从事创作多年的部队专业作者,彭子强同志不可能不懂得这种‘一稿二投’的性质和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我们为他的行为感到遗憾、羞耻和忿慨。”为此,该刊编辑部决定,将“扣除彭子强同志全部应得稿酬,以敬效尤。”  相似文献   

11.
1976年秋天,著名诗人郭小川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他生于1919年,逝世时才50多岁,令人惋惜。近读《人物》杂志1994年第4期金凤写的《诗人郭小川的秋天》一文,又一次勾起我对诗人的回忆:那是1964年2月24日,诗人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讲报告文学。诗人不讲诗,而讲报告文学,是何缘故?这里需要先交待一下背景。1962年秋,郭小川从中国作家协会调到人民R报当记者。1963年1月17日,以民日报门出他写的通讯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当时人们又把它列入报告文学的范畴。写林区工人的生产,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并不是第一篇,但它一出…  相似文献   

12.
乍看到陈祖芬的《让我糊涂一回》(河北教育版“红罂粟丛书”之一种)的书名,着实令我莫名其糊涂了。这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抑或其他?待读过了一篇又一篇,才明白无误地确认这是一部随笔。心想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女作家陈祖芬,何时舍弃了心中所爱而移情别处?其实怪我孤陋寡闻,这已是她的第二本随笔集了。初识陈祖芬这个名字,是十几年前在报章上看到的一篇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十几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仍记忆犹新。主人公是一个留德的知识分子,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抛弃了在德国的优裕生活,忍痛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吨重的书籍回到了祖国。但在“文革”中,这个内燃  相似文献   

13.
李荃 《传媒》2000,(5):25-28,36
1987年的冬天是个暖冬,我抱着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正在家琢磨着小说创作。我的军艺文学系同学、当时在《昆仑》编辑部当编辑的张俊南突然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去采写一篇反映武警边防部队的长篇报告文学。我没写过报告文学,对边防一无所知,况且总觉得小说比报告文学要神圣,我犹豫了。 “你行”,电话那边一腔信任,“你的理性和感性都应该行,尝试一下,对你今后的创作会有好处”,他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文学品类没有高低之分,应该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  相似文献   

14.
《手》,这篇报告文学曾经几次选入报告文学的选集,日本还翻译出版了单行本。作家怎么会同记者合作写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5.
记者部落     
他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学者,先后出版了20多部新闻学专著,发表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新闻工作评论,在报告文学、摄影等领域亦颇有成就。本期传媒骄子,介绍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军  相似文献   

16.
传时代精神颂生命新曲──评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唐山!》卢永裕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两种性质,并以新闻性为其主要属性。因此,切近时代并迅速而真实地报道和说明社会现实生活真相成为报告文学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宗旨与职责.一部优秀...  相似文献   

17.
一篇报告文学,从开始到完成,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方法也由于报告文学内容不同有所变化。有时从头到尾是访问记录,如《中国之旅》,有时则是另一种方法。这里就采写报告文学的顺序,从计划到完成的几个阶段,也涉及到方法,作一些简要的说明。其实,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其他体裁的新闻报道,大约都有这样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喜民 《中国广播》2012,(12):79-81
电视连续剧《先遣连》2012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作为编剧之一,笔者记录了从一篇广播新闻报道延伸到一部报告文学再到一部电视连续剧,所经历的采访、创作、拍摄等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万物皆有结构。人体、房屋、雕塑、音乐、绘画、小说……都各有自己的结构方式,报告文学也不例外。所谓结构,一般是指事物的组成方式和内部构造.报告文学的结构,就是使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能够形成的基本骨架。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报告文学的结构: 一、板块式: 这类作品,是由可以独立成章的几大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板块”;几个“板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的整体。我们将这种结构形式,称为“板块式”。钱钢的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除开篇和结尾外,共分7章,总计9个部分。这9个部分,就是9个板块。第1块:“关于我和我的唐山”,记述了“我”即作者本人和唐山的关系及心愿。第2块:“蒙难日‘7.28’”,记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点8秒唐山大地震爆发的一刹那间及震前的种种预兆、震中目击者的叙述等。第3块:“唐山——广岛”,记述赴北京报信者及抢救大军开始行动。第4块:“渴生者”,  相似文献   

20.
改革会议报道,从三四十年代喊到今天,冗长、老套、空话连篇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尤其在我们县市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令读者望而生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报道需要改革创新,而会议报道的改革尤其势在必行。多年来,在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一是数量大。据统计,一家小小的县报仅在今年头四个月,会议消息就高达123篇。二是稿件中旁文过多。长串长串与会者的头衔、名字占去新闻的很多篇幅。三是写作“公式化”。我们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大都是这样的模式:“(本报讯)×××会议于×月×日在××举行。×××、×××等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