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第三者破坏他人的婚姻家庭,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了第三者犯重婚罪的刑事责任,尚无民事责任的规定.第三者的行为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之一--过错责任原则,第三者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配偶权及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行为法理论,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行为是其与有配偶者共同实施的,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两者对受害配偶的损害赔偿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
对于婚外恋问题中所发生的隐私权与配偶权的冲突,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首先,第三者对其婚外恋行为能够主张隐私权;其次,在配偶权和隐私权发生权利冲突时,从利益衡量的角度探求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它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立法对隐私权采取了一些保护方式,但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应加强实体法中对隐私权的直接法律规定,以及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构成要素,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家庭.如今,"第三者"的现象正严重影响家庭的稳定.对社会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不仅是对道德的蔑视,也是对法律的挑衅.因而,我们应该从法律上对"第三者"进行制裁,使其承担不可推脱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第三者现象是目前社会上争议颇多的一种和人们婚姻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由于第三者的介入而导致解体的家庭比比皆是。但对于第三者,究竟应否让其承担法律责任呢?笔者认为对于第三者现象我们不要一棍子打死:对那些触犯了法律的第三者,例如犯了重婚罪和破坏军婚罪的第三者,我们当然要采用法律调整的方式,而余者,则可采取道德调整方式对其调整。  相似文献   

6.
婚外情题材是当代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当代婚外情题材的文艺作品的演变历程,发现婚外情题材以道德为视点,与中国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审美视点最终凸出的是人追求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指向.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人肉搜索"作为新生产物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肉搜索"隐私权保护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具有一定的克减性。我国现行法律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隐私权保护,应当完善立法,加快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步伐。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信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而执法者即隐私权保护主体自身良好的素质则是实现隐私权保护目标的主观条件.隐私权保护主体-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为公民隐私权的维护做出合理的裁量,而保证隐私权保护主体自由裁量权的正当使用,必须树立隐私权保护主体良好的权力道德意识、培养隐私保护主体良好的道德行为选择方式、增强隐私权保护主体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责任感.同时,建立隐私权保护主体的崇高道德信仰,使隐私权保护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2009年我国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至此隐私权可以同其他人格权利一样平起平坐.但纵观我国法律资源,明确以“权利”为词语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条文有且仅有一条,且实践中很难用一条法律条文解决众多复杂的隐私权侵权案件.因此要对隐私权的内容进行界定,对隐私权进行分层保护,将隐私权分为空间隐私权和信息隐私权,并着重对空间隐私权进行立法,以达到与其他人格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与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得到了我国宪法的间接保护.但是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立法目的和本质的固有矛盾,造成知情权与公共官员隐私权的冲突、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同时我国当前有关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方面基本法律的缺乏,导致现实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调节无标准可循,无法可依.协调和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应该确立权利协调一致、实际恶意等原则.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隐私权与知情权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