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当前,许多各类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络.网络硬件建设热潮过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焦点转向网络应用。教师在校园网上进行无纸化备课。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备课中的重复劳动,让校园网络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设和使用好校园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的建设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如何才能建好、用好校园网呢?一、建设校园网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建设校园网,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教师备课快速提供内容丰富的备课资料,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备课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由于电子教案的可修改性和易修改性,教师可以方便、及时地对教案进行复制、修改和扩充,从而大量节省每一届备课时重复抄写教案的时间;通…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学校办公条件的改善以及办学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学校开始实行无纸化办公。教师实行无纸化工作,这固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与传统的办公方式相比,无纸化办公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人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学校为了强力推行无纸化办公,甚至连教师备课用的笔、墨水、专用教案本和稿纸也一并裁减。于是,教师备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原有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校园网的建设现已被许多学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如何才能建好、用好校园网呢?一、建设校园网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建设校园网,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如通过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为教师备课快速提供内容丰富的备课资料,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备课效率,而且还可…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T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8.
陈文锋 《考试周刊》2015,(22):139-140
<正>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计算机及网络纷纷走进教师备课室和学生课堂,为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搜索、丰富教学手段等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不少教师走向了一个极端:或者滋生了惰性,在备课时依赖网络下载教案和课件应付课堂,使课堂质量难以保证;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盲目在内容、音乐、图像、视频等方面下工夫,使课件形式重于内容。一、集体备课与电子教案很多学校都有教案检查制度,以此衡量教师备课的认真  相似文献   

9.
针对教师备课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研究部门应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引导教师重视备课和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教师把注意力转向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在备课上,教师要掌握课标,熟悉教材,改革教案,变教案为讲义,充分发挥教案的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课堂教学要达到"两率"要求,即100%以上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90%以上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其核心要做到让学生"学会"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传统的书写备课方式逐渐被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改革或抛弃,开始网络电子备课.但是,网络是双刃剑,如果教师过分地依赖网络教案,舍弃与文本、与教材对话的过程,就会使教学备课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1 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参选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程光明 《考试周刊》2013,(54):183-183
<正>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日趋广泛,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教育手段发生了变革。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共享性功能日益增强,资源的获取和检索变得越来越方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备课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电子备课"方式应运而生,成为很多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点和突破口。一、电子备课的形式电子备课,有些学校也叫无纸化备课。目前,在各个学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日趋广泛,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共享功能在日益增强,教育资源的获取和检索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这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子化备课”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电子化备课.又称数字化备课,相当于目前的无纸化办公.就是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对电子教案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15.
日前,长治钢铁集团公司子弟中学办公系统全部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使学校管理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现在,教师写教案、备课、制作课件全部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班级学生考核成绩汇总、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等信息均可在校园的局域网上获得。长钢中学实现教学网络化  相似文献   

16.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撰写工整的教案,而在干备好课.简单化地检查教师教案已经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束缚,它是对教师教学个性和风格的忽视.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随堂听课、鼓励教师自我课堂摄像、向教师提供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小组讨论、帮助教师与专家合作等方式来考察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而不必过于关注教案检查.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化办公、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学校不可缺少、高效便捷的工具之一。然而随着上网行为在校园网络中的普及,校园网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一、教师非教学需要上网的几种表现目前,学校校园网基本都与Internet互相联通,教师在工作时间利用校园网内的电脑从事与教学无关的网络行为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