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1999年5月30日,北京市武协绵掌武术社在万寿宾馆举行庆祝绵掌武术社成立两周年大会。北京市武协原主席刘哲、市武协秘书长毛新建应邀出席了庆祝会,到会祝贺的还有市武协副主席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梅花桩研究会会长韩建中、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邱国勇、八卦掌研究会会长马传旭、武术理论文史研究会会长王桐、四民武术社社长牛宝贵等。会上,绵掌武术社社长乔秀川介绍了武术社成立两年来的发展。两年来,绵掌武术社发展迅速,吸引了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的大批武术爱好者,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会上还进行了精彩的武术…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2):8-8
新年伊始,京城武术百花园又开了一朵雪莲花,以著名武术家吴彬和八级拳名家王世泉命名的“吴彬世泉北京国际武术俱乐部”经过各方专家长时间的研讨,精心策划,于2006年1月8日正式挂牌,这是我国第一个民间国际武术俱乐部,也是推广,普及武术运动的新尝试。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首任主席李梦华,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以及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武术协会,京城49个拳种研究会,首都高校代表近三百人出席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5日,北京武术界的老字号——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为他们的老社长牛宝贵先生举行了七十寿辰庆典,表彰了老人五十年来为武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继承、发展、振兴四民武术社这个百年老社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树将要开新花,濒临消亡的我国传统“弓射文化”将重现江湖,武术百花园中将增添一朵绚丽的新花。这一信息是记者1月18日在庆祝北京四民武术社创社一百零五年暨复社十周年大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5.
武术家是武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武术历史记忆的承载人。对当前武术家进行口述史研究,可形成民国至新中国以来以人(武术家)为本的历史记录,补充以往武术史写法以事件为主的不足;可建立武术家习武、从武的个人历史资料库,弥补以往武术史文献中关于武术家生活史、思想史等记录的不足;可记录武术家群体关于北京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重要事件的历史记忆。范式研究由国际化正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学科化,并已进入口述史研究领域。基于范式理论、口述史方法、武术史现状,建构以武术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中国武术的口述史研究,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柯超 《武当》2011,(2):62
2011年元月8日下午,苏州唐手武术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在苏州苏盛宾馆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研究发展部部长罗卫民,原苏州市委副书记黄俊度,中国武术十大名教授、上海体育大学武术顾问王培锟,著名武术家韩建中,苏州大学武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岗等出席成立仪式,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苏州知名企业家、慈  相似文献   

7.
信息台     
武术新闻委员会成立 1995年3月25日,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新闻委员会”成立。《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体育报》社、北京电视台、中新社、《中华武术》杂志等28家热心武术事业的新闻单位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首先代表管理中心、中国武协对全体新闻界朋友为武术走向世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随后,他分析了国内外武术发展的大好形势。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张山通报了1995年度各项大的武术活动。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今后将在武术宣传方面做出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一、前面的话 5月5日,对北京兴武武术社是个大喜的日子。文革中被迫停课40年的北京兴武武术社这天终于复社。京城武术界200余人云集在青蓝大厦参加复社庆典活动。这是时代发展的使然,也是整个社会国泰民安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7,(2):53-53
2006年12月30日,河北沧州孟村,中国八极拳之乡,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近千人会聚一堂,参加纪念杰出八极拳家吴秀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落成典礼。来宾中包括了八极拳以及各拳种流派的民间武术家,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团结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精武》2006,(4)
王菊蓉教授在美病逝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之女、武术家王菊蓉教授, 于2005年12月25日在美国病逝,享年77岁。王菊蓉教授原籍河北沧州,是最早参加全国制订和修订《武术竞赛规则》的专家,代表著作有《拳术二十法》、《龙双剑》、《武术》、《青少年运动武术》、《王子平与武术》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月3日下午2时35分,原广东省武术队总教练、我国著名武术家、南派一代武术名师、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十大教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昌棉先生在广州家中安详仙逝,享年95岁。陈昌棉,“十大武术教练”,“广州市武术协会成立60周年永远成就奖”,《中华武术》30年最具武术影响力人物。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武林名人中,郑怀贤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不仅是著名武术家,而且是杰出的中医骨伤专家。这位曾任中国武协主席的武林大师,对当代武术教育与武医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武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艰苦习艺 师事百家 郑怀贤(1897—1981)出生于河北省新安县一个贫苦农家。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依靠兄长只读了四年私塾。当地农村盛行民间武术,节日农隙,青年们便习枪弄叉,赛拳角力。这环境使郑怀贤从小对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十三岁那年,投奔武术家魏金山门下习武。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武术院和北京伟豪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创办的北京武术院伟豪武术培训学校暨北京武术院训练基地的成立大会不久前在北京昌平县体委大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武术界各门派的老武术家们出席了大会。 北京武术院伟豪武校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精神,文武并重,高起点、严要求,专门培养专业武术人才。训练、教学计划与内容均由北京武术院吴彬院长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科学研究院聘请了世界武林影响较大的专家、教授、博士等,组成世界著名武术家评审委员会。目的是表彰在世界武术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武术家,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信息、施展才华、资源共享、整合优势的平台,有力地服务于武术发展大业,促进国际交  相似文献   

15.
我应武汉体育学院之邀于7月3日参加了该校纪念一代武术大家温敬铭教授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的活动。本人有幸在1982年北京工体武术工作会议期间,采访过温老师.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患支气管炎.咳嗽得非常厉害;二是听说他的大刀堪称一绝。更巧的是,1998年在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期间,我又有幸采访过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的仍健在的三位老武术家张文广、付淑云、刘玉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林伯原前言中国民间武术是在封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现在流行的许多拳种都是在农村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所以广大农村始终是民间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科学研究院聘请了世界武林影响较大的专家、教授、博士等,组成世界著名武术家评审委员会。目的是表彰在世界武术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武术家,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信息、施展才华、资源共享、整合优势的平台,有力地服务于武术发展大业,促进国际交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一颗法廉明珠。太极拳是武术中的重要拳种,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并遍及海外C历代武术家在不断的总结实践中,证明太极拳不但在击技上、理论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是一种医疗保健与预防疾病的体育运动C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除增强体质外,对辅助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林伯原辛亥革命前,社会上已成立了一些以团结武林同道,研习武术的组织,如北京的“四民武术社”,河北完县的“蒲阳拳社”,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青岛的“中华武术会”等,但为数不多,活动范围也有限。辛亥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