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处理,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进而对非投掷臂的运动轨迹、技术特点和摆动时机进行了描述和确定。认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正确、适时、主动地摆臂,对起体、转体、超越器械和保证推球肌群的爆发用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投掷项目     
G824.03 9902756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对投掷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free arm at last exert ion period uponachievements[刊,中,I]/苏开敏,许红峰∥体育科学研究.-1998.-2(1).-17-20参6(BJ)投掷∥最后用力∥非投掷臂∥姿势∥成绩通过对33名学生的铅球、标枪、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的实施研究,为提高投掷技术的教学质量、训练成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摆动姿势对  相似文献   

3.
对铅球、标枪、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姿势对投掷成绩有显著的影响:铁饼成绩提高最显著,其次是标枪、铅球。  相似文献   

4.
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摆动特征对铅球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影片拍摄与解析 ,对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发现 :非投掷臂摆动的速度、轨迹和摆动时机 ,会直接引起部分身体环节的变化 ,乃至影响到铅球运动员正常技术发挥和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5.
非投掷臂技术在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投掷臂技术在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房志慧(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1前言体育运动中,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是以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形态参与活动的,在投掷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对每个技术环节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过去由于条件限制,人们对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中的摆动技术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3名学生的铅球、标抢、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的实施研究,为提高投掷技术的教学质量、训练成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摆动姿势对投掷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组的成绩比对照组的成绩因性别、项目的不同可提高6%~22%;铁饼成绩提高最显著,其次为标枪、铅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铅球、标枪、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接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的实验研究,为提高投掷技术的教学、训练质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后用力阶段的正确姿势对投掷成绩有显著的影响;铁饼成绩提高最显著,其次为标枪、铅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制动时机开始应在左脚着地后0.03 s左右或非投掷臂处于方位角180°到220°范围内。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非投掷臂转动速度与左肩和右肩转动速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非投掷臂与左肩转动速度保持一致,二者基本处于相对静止。部分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非投掷臂摆动方式存在着随着身体转动的一种被动式摆动的错误动作,非投掷臂的摆动是一种主动式的摆动。  相似文献   

9.
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是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推铅球时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推铅球同掷铁饼一样,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左腿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形式,推铅球时,左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合球的支撑技术,对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就推铅球时如何优化运动技术结构,使之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女子大学生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女子大学生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和蹬伸用力效果较好 ,为动量传递奠定基础 ;“鞭打”技术中用力顺序存在不足 ,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13.
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 ,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 ;在过渡步阶段 ,张榴红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长 ,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最后用力阶段 ,张榴红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 ,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Dur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golfers are required to use submaximal effort to hit the ball a given distance, i.e., perform a partial shot. While the full golf swing has undergone extensive research, little has addressed partial shots and the biomechanical modifications golfers emplo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iomechanical changes between full and partial swings, and determines if the partial swing is a scaled version of the full swing. Using a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13 male golfers completed a minimum of 10 swings in the full and partial swing conditions, whilst club, ball, kinematic, and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body motion (centre of pressure ellipse: 33.0%, p = 0.004, d = 2.26), combined with moderate reductions in lateral shift (25.5%, p = 0.004, d = 0.33) and smaller reductions in trunk rotation (arm to vertical at top of backswing: 14.1%, p = 0.002, d = 2.58) indicate golfers favour larger reductions in proximal measures, combined with diminished reductions as variables moved distally. Furthermore, the partial swing was not found to be a scaled version of the full swing implying a new approach to coaching practices might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A device was created to enable a quadruple amputee golfer to securely hold a golf club and play the game. The device also offers a way to easily and independently switch one golf club for another during the round. It comprises a spring-loaded cylindrical fixture to hold the club to the prosthetic arm and a J-slot to twist and release the club to exchange it for a different club on the course. The device has been used to play golf for 5 years. The engineered solution attaches to the golfer’s right arm and he swings using a right-handed stance. It includes a bend in the prosthetic arm to enable a more functional golf swing. A series of club fittings were conduct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both driving ranges and golf courses with the aim of optimizing performance. The complete set of club specifications is included along with typical shot results for selected clubs.  相似文献   

16.
铅球教学技术比较复杂,动作结构要求连贯稳定,各运动环节的协调衔接与组合要形成正确的运动链和力的传递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推铅球过程中非投掷臂动作技术的配合教学,从而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及全身的协调用力,直接影响学生推铅球的成绩。文章试图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完善学生推铅球整体技术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正手击球动作的上肢引拍、躯干转动、下肢蹬伸肌群工作特点的分析,认为网球正手击球效果与动作速度、动作方向、动作时间、动作幅度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于少年投掷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技术较复杂而又难以掌握的投掷技术。传统的推铅球技术教学,动作过程较长,不利于少年选手的重心稳定和集中注意力。为此,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铅球有关技术资料的研究,设计了适合少年运动员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这种教法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掌握动作并为进一步向先进投掷技术过渡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