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赛场噪声影响平衡木比赛动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木比赛对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要求很高。本文通过现场测试与追踪调查,证明赛场噪声是影响平衡木运动员比赛时动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平衡木运动员必须有的放矢地加强抗噪声干扰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3.
九运会南拳比赛指定动作的特点与训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峰 《体育科学》2004,24(2):45-47
通过比赛调研、技术分析、训练实践等方法,研究九运会南拳比赛指定动作的特征,探讨提高指定动作演练成功率的训练规律。认为提高指定动作的演练成功率,是决定南拳套路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制胜因素,是专项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优秀运动员个体专项素质评价标准、技术诊断标准和运动负荷监控模式等指定动作训练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水平不断上升。对男运动员在第八届冬运会空中技巧比赛中的动作难度与1994年9月中旬自由式滑雪水池空中技巧友谊赛中的动作难度进行比较,提高幅度明显。对女运动员在第八届冬运会空中技巧比赛中的动作难度与1994年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前12名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进行比较,我国女运动员的实力已接近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三次文献、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年国内外2次重大蹦床比赛女子前8名蹦床运动员的第一套动作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高水平女子蹦床运动员第一套计难度分动作的难度值接近平均值;在成套动作难度值方面中国运动员较外国运动员变化明显,并且难度值普遍大于外国运动员;至于难度战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6.
以第39和40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的难度(A分)平均为6.2分,最高为6.5分,继续发展动作难度的空间较小;每套动作平均包括4个高难度技巧(串)动作,其中单个技巧动作的难度略有增加,而技巧串动作难度接近持平;裁判对动作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只有提高完成动作的规格标准和稳定性,才能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7.
竞技武术套路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而高难度动作落地稳定性是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关键环节,提高女子运动高难度动作落地稳定性,避免扣分点,是当前竞技武术套路女子运动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用摄像分析等手段,对北京奥运会女子南拳金牌获得者林凡等35名运动员的难度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寻找落地不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中腾空时间明显不足,空中旋转角度不够,增加了落地稳定性的难度;不同的落地姿势有不同的重心高度、落地缓冲距离、落地支撑面积;并根据运动员个体的特点,提出个体的理想技术模式,模拟比赛负荷强度训练难度动作,在为备战北京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的训练中,提供了科技服务,保障了被跟踪科研服务的运动员在这两次大赛中获得了金牌.  相似文献   

8.
以参加雅典奥运会吊环决赛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吊环比赛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整套动作的结构已进入以高难度静力性动作为主的新阶段;难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选用价值更高的静力性动作,并采用直接连接、慢用力连接等高级方式和成串连接;动作质量的发展是高规格完成静力性动作,并提高下法落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前言 将自选动作中不同难度的动作合理搭配可以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质量,从而使运动员能够选用更多高难动作使全套动作的难度分提高,所以此方面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自选动作的成绩有很大意义。虽然国内有部分研究已涉及此方面内容,但这些研究成果都没有统一界定高难动作的方法,每次要根据运动员水平暂定一个难度水平线,高于这个难度分的动作即为“核心难度”,这样不利于标准的统一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和国外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动作的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国外运动员多项技术动作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我国运动员的结论。建议我国大级别运动员加强冲拳、鞭腿、摔法的训练,以提高其在比赛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动作难度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以上高难度的摆动到静止力量动作与4个以上由静止到静止用力性动作的直接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连接编排趋于加长;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空翻动作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的单空翻动作和E D3个空翻动作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类型编排呈现出多样化,中间串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串多个空翻动作连接;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三名最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进行动作分析,讨论其技术的合理性及特点。研究方法: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扫描摄影法。主要结果与结论:(1)蔡维燕采用先起跳后插穴的技术,其他二人采用先插穴后起跳的技术;(2)蔡起跳时躯干较垂直,其他二人后倾;(3)蔡的展体效果较好;(4)三人在推竿后没有进一步腾空。建议:最好使用同时插穴起跳的技术,起跳时保持躯干正直,并应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between elite male and female pole vaulters in terms of their mechanical energy and angular momentum. The vaulter's total mechanical energy and angular momentum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data of the pole vault finals at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total,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show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for men and women. The initial energy of the vault, the energy at maximum pole bend position and the final energ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male athletes (P <0.05), while the energy gain produced by the athletes during the vaul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male vaulters 5.88 +/- 1.02 J.kg(-1), female vaulters 5.74 +/- 1.63 J.kg(-1)). Time-related parameters relating to pole bending and recoiling also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In contrast to the male vaulters, the female vaulters did not show a free upward flight phase. The angular moment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female vaulters during the initial pole bend and during the bar clearance (P <0.05). We conclude that the pole vaulting technique of female elite athletes is not a projection of the technique of male elite vaulters at a lower jump height, but rather a different way of jump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elastic pole. The current technique of elite female pole vaulters still has potentia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拍摄等方法,选取现役三名男子撑杆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视讯影像解析系统对获得视频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助跑不够积极,后三步节奏不合理,起跳过程中左手高度不高,起跳点相对靠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国内外12名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处理,比较研究我国与外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主要差距和提高我国撑竿跳高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优秀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起跳阶段速度利用率的研究为出发点,通过专家访谈了解该项目运动员在助跑时对于器械的控制能力、助跑可控速度的能力等专项能力的现状;采用实验测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杨雁盛、刘飞亮在助跑起跳阶段速度的利用率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以期更好地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外男子撑竿跳高的技术比较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国内外12名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处理,比较研究我国与外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主要差距和提高我国撑竿跳高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等方法对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项前8名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操单项比赛的竞 争呈现出垄断性;体操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竞争格局的多极性;规则对体操运动发展具有导向性。  相似文献   

20.
撑竿跳高腾越高度的主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外运动员的分析,发现推离撑竿瞬间身体重心距上握点的高度(H1)是腾越高度的主要构成分量,使用玻璃钢撑竿后腾越高度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H1的增加。讨论了影响H1的技术因素和我国运动员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金属竿和玻璃钢撑竿跳高技术在“拉引”方面的明显不同,并解释了玻璃钢撑竿的弹性作用对于腾越高度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