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时常会出现"唱读""加字""漏字""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并没有读出真正的感情。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我研究的小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堂上离不开学生的"读",如果缺少了读书声,那么语文课堂就是一潭死水!老师们也知道读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会在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孩子们,大家来一起美美地读这一段。""大家来大声地读这句话,读出感情来!"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语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些至理名言揭示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阅读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以文本为依托,深入阅读感悟利用课本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情。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要分层次、形式多样,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字,然后,朗读中要边读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要在师生"抛"与"接"的互动中见"真义"。要让学生在"读"中赏景、体情、悟理。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的曹华老师正是以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的,这节课在教师自己"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了音乐美、读出了散文美、读出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读"进了语文世界,促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绝对力量”。“听”以“读”为伴,“说”以“读”为源,“写”以“读”为基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就应从“读”开始,将“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很多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轻重、抑扬、急缓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领悟丰富的言语意义,感受…  相似文献   

10.
总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本课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课堂的主流地位。“理清思路”,“综观全局”,“质疑问难”.“体味情感”这四个教学环节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阅读创意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遵循学生递进式的认知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相似文献   

11.
金云霄 《文教资料》2010,(33):57-58
文言文教学要想从学生害怕、教师头疼的怪圈里走出来.就必须改变照本宣科、一译百了的教学模式。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三峡》教学为例,对以阅读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试读课文。读准字音;研读课文,读出节奏;品读课文,读出语气;诵读全文,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2.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耀2年级、3耀4年级、5耀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基本理念,通过读,能让学生"读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又让学生"读出"(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体化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说话和识字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此时应该多途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无法产生阅读兴趣,学习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更不用说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审美价值,这与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在读中积累知识"、"读出感情,读出兴趣"的要求严重背离。语文教师要重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初中文言文,教师可以读为切入口,鼓励学生自由读,大胆地说,这样才能出现感情共鸣,读出作品中真实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朗读,尤其文言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但教师往往注重追求范读、齐读、自由读和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样化形式,却很少对文本的体味、钻研、涵泳予以关注。在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根据语境,"添枝加叶"创设情境美读,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通过有趣的美读,学生读出了人物形象,读出了作者感情,读出了文章主题,还原了语文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识字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看""听""说""玩""写""读"六步识字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将教师的导引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只有读得好读得透才能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自古以来就有"声为至清者"一说。从而可见读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要充分地研读,读出感知、读出语韵、读出情感。因为朗读的根本就是用嘹亮的声音将文字赋予一种表达艺术。所以,"读"是文本和语文教学的桥梁。"读"一直伴随在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