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高水平男子体操技术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如何解决创新的问题。1977年第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比赛中,我国男子体操队之所以威胁了苏日两个世界体操强队,获得团体第三名,其  相似文献   

2.
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通过对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6名、全能前36名、单项前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操队二十年来在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指引下,在国家体委和上级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全体同志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虚心学习,团结一致,和全国各兄弟队共同努力,推动了体操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培养了一批批干部和教练,提高了我国体操技术的水平。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曾达到男子团体第四名,鞍马第三名;女子队获得了团体第六的世界水平。通过多次国际往来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在探索体操训练规律方面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体操项目的最高成绩是女子团体世界亚军,男子团体世界第三名。李宁获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6块金牌。30年来我国广大的体操教练员已经集累了比较丰富的训练经验。我国的体操技术水平和训练水平都已进入了世界体操先进行列。但是,为了夺得男女体操世界团体冠军,在体操训练中下列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我省体操男队近几年发展较快。199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体操比赛,我省小将后起之秀邢傲伟和队友一道奋力拼搏,在黄玉斌总教练的带领下,一举夺得体操男子团体第一名,在鞍马比赛中发挥出色再为我国增添一枚金牌,在单杠比赛中勇夺第三名,创造了我省男子体操在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此外,邢傲伟还获得1998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鞍马第一名,在1999年5月广东全国体操锦标赛中获鞍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创造了我省男子体操国内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以上成绩的取得除了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新规则变化与导向,对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2名及全能、单项决赛前8名的成套动作、比赛成绩、连接加分、难度、完成情况等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当前男子世界体操发展格局和各项目发展潮流及趋势,结合我国男子体操现状,为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世界男子团体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中国、日本、俄罗斯三足鼎立的局面,俄罗斯、希腊、朝鲜、荷兰选手在自由体操、跳马、吊环、单杠项目上仍然保持稳定优势;(2)注重优秀全能选手能力培养,他们是团体和单项比赛有力竞争者,在整个队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3)新规则鼓励单项运动员发展,除传统强国外各单项涌现出来自不同国家促使体操项目持续发展的单项强手;(4)难度与完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协调发展更能彰显实力水平;(5)我国男子体操应汲取里约奥运失利的教训,找准问题根结,对症下药,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竞技体操发展很快。在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我国团体总分由上届第五名跃为进第三名。在一九八二年第九届亚运会上击败了第廿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赛亚军获得者——日本队,夺得冠军、在一九八三年第廿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我国体操  相似文献   

8.
1 前言我国男、女体操健儿在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 ,勇夺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第 3名 ,并在单项决赛中又夺得 3枚金牌、1枚银牌和 3枚铜牌。竞技体操是奥运会金牌较多的项目之一 ,是我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拳头”项目 ,对确保我国第 2集团领先地位做出过较大贡献。本文通过研究世界各体操强国运动员在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 1999,天津 )中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 ,并结合近几年主要国际赛事 ,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体操发展格局、我国在整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实力 ,以及我们的主要差距 ,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2 研究方法2 .1 观察…  相似文献   

9.
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实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第 3 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 7名队、全能决赛前 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 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编排起评分和完成起评分的统计、对比与研究 ,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体操的实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际体联在新世纪伊始对男子体操团体成绩的计分方法做出了重大的修改,这种修改必然会对未来世界体操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新的计分方法,对我国男子少年体操训练中的几个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录像数据,统计中国男队第十四届亚运合体操团体决赛成绩,对我国男子体操动作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及单项分析,在得分和动作难度方面,指出我国男子体操的技术优势和不足之处,旨在为我国男子体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27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27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前6名、全能前36名、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第33届、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体操运动的格局较为稳定,中国队的团体实力近阶段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全能比赛呈均衡性发展特征,这一项目的竞争将会是单项难度与稳定性的争夺;单项比赛呈特长化发展趋势,技术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同时更加注重比赛中心理素质和落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竞技体操已跨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在1981年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三名。在强手云集的1982年第六届体操世界杯赛中,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李宁和童非,战胜了21届世界锦标赛全能冠、亚军苏联的科罗廖夫和马库茨等强手,分别获得个人全能冠、亚军。李宁还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和单杠五个单项第一,独得六枚金牌,创造了体操史上的奇迹,震撼世界体坛。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本文对第39届和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全能和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规则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具有导向性;稳定性是团体决赛制胜的首要因素,世界男子体操的格局趋于多极化;全能比赛呈现出强项突出,单项均衡发展的特点;单项比赛的竞争呈现出垄断性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动作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伍,全能和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成绩的分析研究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在新的评分规则下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状况,旨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操单项决赛代表世界体操项目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以第44、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前8名成套技术动作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录像统计、文献资料、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世界男子自由体操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难、新、美"成为制胜法宝,项目的单极特征尽显无疑。通过分析,为我国备战里约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与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几年来,跳马项目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其他体操项目的技术水平比较起来,还是比较落后的.从十五届世界锦标赛我国女子六名运动员各单项平均名次来看,女子跳马是我国女子队最落后的一个项目(如表一).从团体总分前六名的跳马成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六名女运动员各单项平均名次绩来看,我国女队是在第六名从一九六三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各项平均分数来看,亦是最落后的一个项目(如表二).虽然男子跳马  相似文献   

18.
一、比赛概况第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1983年10月23日至10月3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32个国家,26个成队,175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子比赛。中国队首次获得团体世界冠军,在比赛大厅里三次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次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体操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此我国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称号被载入世界体操历史的光荣史册。这个胜利是我国体操工作者从1953年至1983年,三十年间几代人  相似文献   

19.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跟踪与分析统计法 ,对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 3名 ,跳马单项决赛前 8名 ,以及近 2年世界性比赛中获跳马奖牌的 16名运动员动作起评分与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 2 0 0 0年悉尼奥运会 ,重点评价了我国男子跳马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应把动作姿态与落地稳定性作为今后我国男子跳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曾被誉为“体操王国”的日本已今非昔比。去年十一月四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的第二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日本在最后一天的单项决赛中才获得了四枚铜牌,总算在争得奖牌的诸强中保住了一席之地,但是男子团体名次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仅获得第四名,女子团体名列第十,男女个人全能被挤出前十名,可谓成绩之坏,前所未有,日本体操的现状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