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思辨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节日庆典、旅游经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的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文化流动规律下的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播,从而为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土家人即“华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魂空.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舍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也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广场摆手舞”和“原始摆手舞”等.  相似文献   

3.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文章通过对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并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摆手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民族娱乐体育项目,源远流长。经过流传改造提高,成为土家族地区现代生活中各族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首先,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是土家人民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庆丰收的一种舞蹈仪式。第二,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四个方面。第三,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完整的程式,人数众多,要求有很好的组织。第四,摆手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挖掘和整理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艺术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摆手舞与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土家族摆手舞和太极拳的练习者进行调查及生理指标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比太极拳更适合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体育非遗的研究,多是武术、养生气功、传统游戏竞技方面的,对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关注不够,从模式视角审视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承问题的研究更是少有。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对摆手舞传承实践进行历时梳理和现时调查,提炼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分析传承模式变迁的表征及动因,从中归纳摆手舞的变迁机制,总结摆手舞的传承经验,审视摆手舞的传承问题,对整个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未来传承提出建议。认为摆手舞传承实践中的9种传承样态可以提炼为民间主体主导传承、政府主导传承、社会组织主导传承3种传承模式,这些传承模式及其要素在相关文化生态因子的作用下处于永恒的变迁状态;各传承主导方对摆手舞的动态认同及传承模式的多样化是摆手舞传承至今的根本保证,摆手舞的传承问题正是由于各传承要素未能对文化生态因子的变化做出及时调适的结果,这要求摆手舞各传承要素不仅要适应文化生态变化,也要走向有机协同。未来,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应回归传承者的生产、生活之中,要融入全民健身之中,也要转向休闲娱乐;要明确传承主导方的权责;在传承中做到传承模式的多样性与保持体育非遗内涵的原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樊小玲 《精武》2013,(19):126-127
摆手舞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族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土家族的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恰好带给了摆手舞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他作为国家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上,对土家族的摆手舞进行很好的保护,促使土家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民族民间健身舞蹈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汉族健身秧歌、蒙古族安代舞、土家族巴山舞和摆手舞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述舞种在文化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瑜伽、肚皮舞等流行健身方式的推广模式,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健身舞蹈的研发要素和推广策略。再以佤族民间舞的改造为案例,具体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素质、练习目的以及兴趣爱好创编适应不同条件的民族民间健身舞,以期为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丰富群众健身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地区具有漂流活动的天然优势。土家族漂流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而这种民族漂流活动对我国的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裕固族聚居区的传统体育舞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基础、表现形式及品质进行综合剖析。结果表明,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源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娱乐和节日庆典等传统文化活动,是裕固族民众对自身生活轨迹的写照,表演节日性、娱乐健身性、全民参与性以及传承稳定等稳定品质,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从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及民族学等多领域对湘西地区土家族毛古斯舞文化功能进行探究与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毛古斯舞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的健身舞蹈。它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的传统民间健身舞蹈形式。毛古斯舞蕴含着艺术、健身、文化、宗教、民俗、历史等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有悠久的历史。研究表明,从土家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和蕴涵的内容可以看出,土家族传统体育是在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逐步产生成熟起来的。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这个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节日礼俗、信仰礼仪、军事战争、对外文化交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出一个勤劳勇敢、乐观浪漫、开放豁达的山地民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是大山里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武陵山地区。作为古代巴人的后裔,该民族极为重视身体的锻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对土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土家族历史和文化,也有利于分析出其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价值,并利用其现代价值推动土家族经济发展。本文从鄂西南土家族的现状、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别及内涵、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价值等角度分析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对土家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舞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舞蹈是民族化中的一部分。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民族舞蹈有集体性、自由性、娱乐性、普及性和健身性的特点,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舞蹈共生共通,融合发展,将成为一种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构成人们余暇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黔东北土家族"金钱杆"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胜钢 《体育学刊》2006,13(3):63-66
对流行于黔东北地区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金钱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是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技术难度较小,运动强度不大、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因而具有高度趣味性、欢娱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促进本民族团结和统一、延续土家文化、促进土家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现实生活中,还具有促进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及旅游业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家民间舞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通过对其有代表性的六种舞蹈的对比分析,以巴山舞、摆手舞为例,以这两种舞蹈的开发及推广经验为依据,提出了创编健身舞蹈的原则及如何利用创编原则对其他土家民间舞种进行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来凤土家族原生态摆手活动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进行探析,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摆手活动,了解土家族文化,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土家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保护上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的力度,使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土家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