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培育乡村人才,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风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等时代价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虽然有较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主体认识偏差,实践站位较低;办学内容同质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办学方式固定单一,灵活自主性不足;基础保障薄弱,内涵建设不够等问题.为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应营造农村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氛围;优化契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学体系;创新多元协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塑农村职业教育组织支持生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力量,职业教育承担着产业兴旺的"奠基石",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者"和乡风文明的"内生力"四重角色.但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制度支持与保障不足、多元主体参与"碎片化"等.职业教育需要认清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奠定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基石,健全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开发服务乡村的精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立外引内培的乡村职教人才支撑机制等措施,担当起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覃兵  何维英  胡蓉 《成人教育》2019,39(8):60-64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发展定位有失偏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供需错位、经费来源渠道少、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给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为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应理顺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优化培训方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供需对接、建立以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乡村振兴需求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异质性、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培养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引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普融通,增强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过量的乡土社会居民向城市迁徙,从而引发农民减少、农业撂荒以及农村衰败等多种问题。由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适合乡土社会生活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便是面向“三农”,其宗旨是服务乡土社会的发展。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学生认同感薄弱,教师发展与乡土文化疏离,学校脱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问题。在地化发展完美地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需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铸农村职业教育之魂;开展在地化实践,强学生文化认同之根;基于在地化教学,筑教师发展之基;依托在地化资源,固学校自我建设之本。  相似文献   

8.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测度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模型,测算2010-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国总体贡献率为29.12%;第二,相比于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入与农村劳动力投入,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的投资成本最低、产出效率最高;第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全国>西部>中部的分布情形,中部塌陷明显;第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脱嵌。基于上述发现,应设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制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持续性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协调区域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提升农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注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力资本开发,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举措是: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的不动摇;统筹推进,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分类指导;运用"互联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购买制度等,将乡村振兴战略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在后扶贫时代推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分银行与职业教育精准扶智相耦合,具有促进职教扶智的成长价值、工具价值和经济价值。要通过落实学分银行功能作用、构建学分银行机制体系、多方协同形成清晰路径等实质性操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提供新的逻辑理路,以多途径塑造灵活学习空间、形成激发学习者参与的制度体系、按照乡村需求打造职教资源学分成果目录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乡村的重要举措,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振兴对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区域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应制定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策略,构建乡村振兴培训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培训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团队,重构培育模式,提高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动力,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当前广东省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教育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加强产教融合、发挥专业服务产业功能,并在政策保障、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从共生的视角审析,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然而,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角色的迷失与错位;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供需对接脱节;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保障环境缺失等生态之殇。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应正确定位,回归农村职业教育"为农而教"的价值本体性;立足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供需对接;强化于境,营建"软、硬"兼具的共生发展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西职业教育服务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的经验进行总结,阐明职业教育帮扶的措施、成效以及其中的亮点,针对职业教育资金供给机制不够科学、职业教育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职业培训服务劳动力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以共生系统为载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职业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等策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朱德全  杨磊 《教育研究》2021,42(6):112-125
职业教育作为跨界融合的教育类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能够优化农村人力资本,还能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然而,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真实贡献率却始终处于"黑箱"状态.以熵权法为基础,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测度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发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效果显著,贡献率高达16.19%,投资回报比可观;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地区塌陷明显;乡村振兴的速度与职业教育贡献率存在明显偏差,东部地区乡村振兴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为增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匹配程度,需要设立项目制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持续性;优化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区域服务能力;谋求发展共生,打造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已经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被公认为有力抓手、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需不需要职业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更充分地发挥职业教育功能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入手,理顺两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与职业教育动能;提出...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作为共同富裕国家战略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农村劳动力凭借体力输出的低价竞争优势逐渐下降,转型专业职业技能谋求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职业教育的传统定位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整体需求,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通过对浙中地区农民再教育情况的调研进行充足的分析与讨论,发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再教育改革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三为”服务、坚持乡村人才体系培养为着力点,开展以政府牵头、企业紧跟、资金投入、人才支持、内容丰富、精细运营、问题预防的策略研究与讨论,促进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互为依托,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叶,由黄炎培等人发起建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社团,不仅打开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还秉持"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乡村建设探索.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昆山徐公桥等地开展了为期六年的乡村改进实验,取得突出成效;之后又在漕河泾创办了农学团,主要培养服务乡村建设的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借鉴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理念和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职业教育可以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复转移"和建设"新农学校"三方面入手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