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效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乃破解“三农”问题之良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发展要聚焦技术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学科优势,夯实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培养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文化浸润,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发展,需要转换帮扶思路及逻辑,从把握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绘就发展最大同心圆等方面精准对接乡村“五个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文化等支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能量供给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矛盾: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对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角色冲突;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非兼容,共生模式失范;物质与生态双重共生环境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贫瘠。对此,提出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统筹共生单元的价值取向,厘清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升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优化共生模式;营造优良共生环境,培育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5.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6.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孵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旺、人才聚、文化兴、生态优、组织强,破解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现代农业人才不足、产业基础不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难题。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经济具有天然联系的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升学优势等,转化为强有力的助力乡村走向振兴的效能,以一种重要参与力量的角色建设乡村学院、开设涉农专业、组建研发团队、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乡村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研发现代化小型农机具,创立乡村特色品牌,挖潜、激活乡村民俗文化,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主体等形式全面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提升,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7.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作为人才培育载体,职业教育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专业体系与乡村产业要素配置错位、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契合、科技服务与乡村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现实困境,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进行分析,从依据产业调整专业布局、构建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积极服务乡村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的基本路径,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乡村整体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切入点,发现当前的乡村仍存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群体有效参与不够、文化认同感偏低等困境。而职业教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激发群体有效参与,为乡村人才振兴增添内源动力;提升乡村文化认同,为乡村人才振兴筑牢精神家园。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职业教育应以供需匹配为基础,优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涉农专业集群;以有效参与为关键,深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以唤起认同为纽带,强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文价值引领。这样既能解决乡村的内生发展困境,也能为职业教育拓宽大有可为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培育乡村人才,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风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等时代价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虽然有较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主体认识偏差,实践站位较低;办学内容同质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办学方式固定单一,灵活自主性不足;基础保障薄弱,内涵建设不够等问题.为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应营造农村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氛围;优化契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学体系;创新多元协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塑农村职业教育组织支持生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服务"三农",从教育供给侧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以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产业、技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西鹏  刘爽健 《教书育人》2023,(15):18-20
乡村文化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事业面临着文化意识薄弱、建设模式趋同、人才力量短缺、产业形态落后等突出问题,亟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破题。高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在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方面具有学术引领、培训提升、科技赋能、资源带入等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开展有特色的创新试验,在“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近年来,北京大学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高校参与构建新的乡村文化生态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承载多维价值,是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遵循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目的、以"反贫"与阻止"返贫"为价值功能和以"扎根乡土"为价值实践的教育逻辑,并通过人存在的五种状态直接或间接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表现出五重向度的价值耦合.因此,要构建"五维一体"的实践联动体系,以教育扶智、技术赋能、载体创新、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全方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因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特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将起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发掘保护文化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解剖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党建引领下职业院校“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兼具特色及推广性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农村虽属于不同的系统,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规律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这两对关系、四个逻辑向度来考量。从历史逻辑考量,赋能的演变是扶贫到振兴的传承;从现实逻辑考量,赋能的路径是供需适配;从理论逻辑考量,赋能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本溢出;从实践逻辑考量,赋能的突破口是提升人口素质。同时,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包括人力赋能、科技赋能、文化赋能和理念赋能等四个方面的实践进路,在四个赋能实践进路中,又分别对应着人才供需耦合协调关系、技术对接耦合协调关系、文化渗透耦合协调关系和理念传导耦合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国广大中西部偏远农村,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以“修德砺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为服务农村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向农村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必将持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乡村集体经济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2023,(8):122-129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多维度助力“五个融合”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科教融合、城乡融合、金融与产业融合。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贯通衔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政策,畅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以推动形成返乡创业潮,造就更多数智化人才,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生态、文明、人才等方面的发展.以文化价值聚合主体力量,以打造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为再生动力,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前进方向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贵州富含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及地方文化,通过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能改进农村建设中的不足,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共生的视角审析,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然而,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角色的迷失与错位;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供需对接脱节;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保障环境缺失等生态之殇。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应正确定位,回归农村职业教育"为农而教"的价值本体性;立足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供需对接;强化于境,营建"软、硬"兼具的共生发展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